基层反映托幼一体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三方面不足需关注
一是托幼冷热不均。部分地区出现3—6岁“招不满”、0—3岁“托不上”现象,供需矛盾突出。以宁波市为例,尽管当地率先就婴幼儿照护服务立法,并设立专项资金,但“3岁以下托不上”现象仍普遍存在。二是师资良莠不齐。现有师资队伍专业人才匮乏,资质要求较模糊,难以满足全方位保育教育需求。如海盐县部分公办园专任教师缺少婴幼儿照护资质,影响托幼一体化实践质量。三是公办资源稀缺。托育机构实际供给以民办为主,且收费较高,给家长造成一定经济压力。如我市学生家长李先生表示,公办托位少,而一些低价的民办机构不放心,只能选择高价机构,压缩家庭其他开支。为此,建议:加大普惠托育机构供给,优化托育服务布局,探索用人单位办托、社区托育服务、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质量,严格从业人员资格准入,设立动态评估与“黑名单”制度;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结合地方实际加大运营补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