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16: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张剑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办理工作责任分解要求,明确由我局办理此建议。经研究,并综合市财政局的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一、“家庭签约律师”机制试点推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基层群众法治需求日益多元化,“找律师难、维权成本高、服务不精准”成为突出问题。传统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存在定时定点服务不灵活、供需匹配度低等局限。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7月,普陀区司法局试点推行“家庭签约律师”机制,聚焦群众全生命周期法律需求,通过服务内容、模式、响应方式的三维升级,将优质法律服务送到家庭“最后一公里”,探索基层法治与社会治理融合新路径。
(一)精准对接需求,变“基础咨询”为“全链条服务”。改革前,村(社区)法律顾问以定期坐班为主,服务内容局限于简单咨询,难以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改革后,普陀区系统梳理债权债务、婚姻家庭、房产纠纷、消费维权等4类 12项高频民生法律需求,精心制定“基础服务包”和“增值服务包”,由律师与家庭“一对一”签约,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文书审查等“接单办理服务”,全方位满足群众多样化法律需求。
(二)优化服务模式,变“单打独斗”为“团队协同”。针对单一律师专业领域有限的问题,组建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专业化律师团队,建立“咨询事项分类——专业律师匹配——团队协同办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复杂法律问题处理效率。同时,实施城市社区与渔农村双轨并进,协调联动网格夜访、信访工作,融合司法、公安、专职律师、公职律师、“法律明白人”等多方力量,做到早发现、早帮扶、早处置。
(三)强化服务响应,变“定时定点”为“灵活便捷”。打破传统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律师事务所设立服务站点,辐射周边小区、楼宇,提供“即响式”上门服务;同步增加预约咨询时间,由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定期提供“一对一”免费咨询,实现了线下服务灵活化、精准化。
二、“家庭签约律师”机制试点推行成效
(一)服务触角延伸,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试点以来,“家庭签约律师”已覆盖普陀区20%的村(社区),累计“义诊”法律问题200余个,成功解决小区物业纠纷、遗产继承争议等涉法事项30余起,群众“找律师”时间大幅缩短,真正实现了“法律需求家门口解决”。
(二)矛盾前端化解,基层治理成本下降。通过“预防+干预”机制,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简易矛盾80%在诉前得到化解,涉法信访量同比下降25%,有效减轻了基层治理压力。
(三)品牌效应凸显,形成“浙江经验”。相关做法被《浙江政务信息(每日要情·省内动态)》刊登,作为“浙江经验”上报国务院办公厅,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4次,成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的典型范例。
三、建议中涉及的完善“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的相关举措
目前,普陀区“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在基层法治与社会治理融合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服务覆盖不全面、服务质量待提升等问题。正如您所提及,部分“家庭签约律师”在服务响应的及时性与精准性还有待加强,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律师参与主动性不足,且各参与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我们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的阻碍,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全力推动改进完善。
(一)关于提高服务普及率的举措。一是全域覆盖家庭签约律师。2025年前普陀区拟计划实现全区村(社区)“家庭签约律师”100%覆盖,针对渔农村地区推出“海上法律服务专班”等特色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法律需求。同时按渔农村不低于7000元/年、城市社区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补助经费,激励律师下沉服务。 定海区将在马岙街道开展试点工作,岱山、嵊泗目前正在选取试点村(社区)。二是差异化服务供给。建立需求清单机制,根据村(社区)产业特点(如渔业、旅游)提供定制服务,例如集体经济合同专项审查、渔船劳务纠纷法律指导等。
(二)关于优化服务体系的举措。一是构建“律师+基层治理”协同网络。推动签约律师与网格员、调解组织、信访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将律师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流程,鼓励律师深度参与村规民约修订、集体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二是动态质量评估与反馈。探索建立服务质量考评体系,将群众满意度(如回访评分)、服务响应速度等指标纳入考评标准,淘汰连续考评不合格的签约律师。
(三)关于整合资源配置的举措。一是强化数字化监管。依托舟山智慧律管平台村(社区)法律顾问板块,加强对家庭签约律师的线上监管,通过服务打卡、工作日志上传、群众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实现服务全过程留痕。二是强化能力建设。计划每年组织签约律师参加基层治理专题培训,适时建立“律师服务案例库”,推广优秀服务模式。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司法局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