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海洋监测中心构建“共享航次”监测机制,提升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效能
一是船舶协同作业,强化监测数据质效。调配生态环境系统首艘千吨级科研调查船“中国环监浙001”等资源,协同监测我省春季近岸海域国控网海水水质,保障现场作业时间准同步,提升数据可比性。科研调查船航次历时14天,航程约2500海里,同比缩短航期超22%、压缩航程25%、节约船舶费用30%。二是先进装备赋能,夯实水质监测根基。依托“中国环监浙001”搭载的CTD多通道水样采集器等先进装备,开展我省近岸海域不同层次监测采样任务。此次航次共计获取营养盐数据159组、水质基础参数95组,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初步反馈,舟山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春季水质优良比例达50.8%,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三是监测科研联动,推动资源集成共享。聚焦舟山近岸海域氮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同步开展碳、氮同位素采样分析,协助完成海洋辐射专项监测、海洋碳汇相关科研项目现场调查,助力生态修复和水质提升,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管理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