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文号: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舟山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7-18 11: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海岛路径,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7亿元、全省第四,增速4%、全省第三;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5元、全省第六;低收入渔农户收入8398元、全省第二,“海岛乡村画廊”入选全国首批48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小岛迁、大岛建”先后入选《CMG乡村振兴观察报告(2023-2024)》典型案例、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十大案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提质增效,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种粮收益保障政策,多部门联动压实各级粮油生产责任,截至5月底,全市粮油播种9.86万亩(粮食播种7.3万亩),其中早稻、小麦、油菜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深化设施蔬菜发展三年行动,狠抓设施蔬菜基地产能管控,截至5月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7万亩、产量6.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5.1%,生猪自给率稳定在50%。二是深化“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编制《舟山市“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加快构建以“一条鱼”为龙头的“1+5+X”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定海海产品、定海晚稻杨梅、普陀海产品、岱山沙地粮菜、嵊泗贻贝等5条链列入2025年省重点链培育名单,桃花小白瓜、衢山紫菜列入第四批省级“土特产”百品榜,普陀佛茶新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三是推进农业“双强”赋能。深化“双强”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变革重塑,9个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和3个市级农事服务中心进度分别为51.6%、63.6%,全省首个市级低空农事服务中心在普陀展茅挂牌成立,加快推动农业装备更新换代,全市农业“两新”使用超长期国债资金进度55.3%。

(二)坚持全域共美,推进“百里海乡画廊”品牌建设。一是巩固提升渔农村风貌。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迭代村庄“五清”农田“五无”整治成果,统筹推进农房、管线、村道、农田“四整治”和城乡供水、垃圾处理、污水防治“三提升”。全市完成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进度分别达109%、50%、61.4%,排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382个,实现东西快速路20个“星级”村巩固提升。深化美丽田园建设,6785亩新建、3015亩认定高标农有序推进,4200亩市级农田项目进度84%。二是深化建设海乡画廊。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蓝色岛链”特色工程,集成开发海岛乡村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高标打造“百里海乡画廊”。截至5月底,新建的3条“共富带”、2条“精品路”投资进度达53.5%,6个花园村庄进度达49.1%,9个未来乡村建设进度达87.5%。三是加强渔农文化传承保护。定海新螺头村、普陀蚂蚁岛村、嵊泗奇观村等3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利用重点村完成进度85%以上,指导嵊泗贻贝养殖系统申报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承办全省首届“农民画师”大赛。

(三)坚持强村富民,推进渔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一是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精准制定“一村一策一方案”,分类分档建立增长目标,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加快实施一批市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截至目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36.8%,同比增长77.7%。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吸纳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一季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2%。二是持续深化多“地”联动改革。有序推进小沙街道二轮延包全国试点,4月18日,我市列入全省唯一全市域二轮延包试点。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和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截至5月底,全市审批宅基地811宗,岱山县、嵊泗县申报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第二步专项整治试点,普陀区、嵊泗县申报全省宅基地规范管理试点县。深化万幢农房激活行动,新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54套,我市海岛闲置农房激活工作在全省农经改革会议上作典型交流。三是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市县乡村各级部门紧密配合、协同联动,全面抓好农业农村领域集中整治工作,目前,已排查整改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和惠农补贴发放等一批突出问题,形成了《舟山市市级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舟山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制度》等一批制度规范,我市CAE指数也从3月底的74.52分提升至88.26分,居全省第四。

(四)坚持人才入乡,推进海岛现代新农人加速培育。一是加大“新农人”培育力度。聚焦青年入乡发展“引育用留”全链条,研究编制《青年入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青年入乡创业基金”,高水平办好“土特产”、乡村运营、农村电商等领军人才提升班,全力推动青年人才集聚乡村就业创业,截至目前,新培育海岛现代“新农人”3200名、农创客320名。二是丰富人才发展空间。聚力打造综合性创业创富平台,加快推动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浙农英才”工作站建设项目稳步推进,48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进度过半、发布站点岗位250个、招引青年入驻120名。三是优化农村增值服务。健全“农呼我为”服务机制,扎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等服务活动,新结对示范推广基地10家,开展指导服务450余人次,收集各类问题108个、解决97个。深化智慧农业“百千”工程,以数字渔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乡村数智生活馆等为重点,加快农业农村领域智能化改造。

(五)坚持城乡融合,加快牵引推动缩小“三大差距”。发挥农办、专班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一是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对标省“1+4+7”工作任务,推进市级“五张清单”任务,高质量谋划以沪舟甬一体化开放发展带为主导、6条县域发展轴为牵引的“一核四岛、一带六轴”全市域“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格局,全力促进人口、服务、资源向大岛集聚。深化帮扶结对,持续抓好弱乡弱村帮扶,建立健全嵊泗县“5个1”结对帮扶机制,加快梳理支持嵊泗县高质量发展政策集成,嵊泗“港景渔融合”发展轴入选首批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名单。10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2.44亿元、进度46.5%,其中纳入省项目库的65个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58%,25个新建设项目开工率88%。二是加快重点村片区组团发展。制定出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建立镇街经济与和美乡村建设双评估体系,因地制宜打造“镇村一体、片区共进”的发展体系。嵊泗县花鸟乡爱屿天涯、菜园镇金平渔港经济、五龙乡福如东海等3个重点村片区组团列入首批省级重点村片区组团,龙头村“龙头经验”、黄杨尖“大黄杨尖模式”等典型做法在省、市各级媒体上刊发、报道。三是深化市域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改革。做好托幼一体化、医卫人才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教师编制精简统筹、公共服务财政资金市域统筹等工作。实施城乡供水用能提质、污水垃圾一体化处理、交通数字化提标等“六大”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辐射。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结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稳妥有序推进16个百人以下小岛迁居和空心村整合迁居。16个小岛已完成12个整体迁居、累计迁居225户338人;全市排摸出“空心村”27个,共涉及户籍人口17025人、常住人口691人。四是深化城乡融合典型引领。围绕强城、兴村、融合,提炼第一批33项标志性成果和展示点位,10项工作获省级试点支持,23项海岛城乡融合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如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连续两次在全省高规格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我局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全力推动全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2025年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速3.5%,和美乡村覆盖率7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1以内。

(一)聚焦乡村产业持续发力。狠抓现有设施农业项目能效管理,加大设施农业项目招引力度,确保蔬菜播种面积11万亩、产量14.25万吨以上。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8万亩、产量0.7亿斤以上。扎实推进“土特产富”优质优价工程,加快培育市级标志性全产业链,发挥好“土特产富”联农带农富农效应,实现乡村“土特产”总产值增长4%以上。

(二)打造诗画浙江的海乡画廊。推进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抓好“百里海乡画廊”项目建设,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70%。深化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农田整治“四整治”行动,高标准完成“四房共改”房屋700栋、整治管线“两清两合”行政村10个、实施村道“四化提标”行政村42个。抓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好乡土文化。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多“地”联动改革,完成小沙街道二轮延包全国试点、有序推进全市域二轮延包省级试点工作,新建农业标准地5000亩、新盘活利用闲置农房600套。加快推进“多田套合”土地综合整治,新建认定高标田9800亩、划定粮功区储备区6000亩。

(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完善“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重点实施一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稳定在95%以上。完善帮扶体制机制,推动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

(五)强化现代“新农人”关键支撑。聚焦青年入乡发展“引育用留”全产业链持续发力,强化“现代化农创园”、“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浙农英才”工作站、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等建设运营,高水平办好农业农村领域领军人才提升班,争取更多青年人才在海岛扎根、在海乡发展,全市海岛“新农人”数量规模突破1.7万名。

(六)推进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和重点村片区组团,加快推进省库65个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准实现“一核四岛、一带六轴”新格局。做实“小岛迁、大岛建”后半篇文章,推动“空心村”优化调整。高标准做好省厅32条支持举措的承接落地,在乡村振兴考核上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力争保七争五夺鼎。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