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文号: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回顾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6-17 18: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经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进市委“985”行动,加快建设“155”制造业集群,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工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夯实。现将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聚力工业增动能,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块、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个重点”,不断挖潜力、扬优势,加速冲刺,全力确保工业经济稳运行,实现了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迈上1000亿元新台阶。全市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192.6亿元,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增速全省第2;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七成以上。

(二)围绕“985”抓项目,工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牵头推进九大产业链建设,建立形成“链长+链主”机制,统筹推动产业链项目谋划招引,特别是聚焦石化新材料、船舶与海工、数字海洋、清洁能源及“一条鱼”等五大重点产业,先后带队赴上海、苏州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洽谈对接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九大产业链累计招引落地产业项目75个,计划总投资472亿元。加强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实施重点制造业项目攻坚服务行动,推进金塘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定海天赋宏云、岱山糖能科技、高新区北方特气等项目落地开工。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4个项目列入国家“两重”“两新”项目。全市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8.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6.9%,增速均居全省第1。

(三)壮大“155”制造业集群,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瞄准强基础、补短板、提质效,重点抓好船舶、清洁能源、数字海洋等产业链发展,推动“3+1”省级石化、船舶产业核心区协同区建设。攻坚实现“一核五区”化工园区省级复核认定,推动危化品运输通道建议方案,浙石化年产120万吨ABS装置、世倍尔一期等新材料项目投产,石化行业产值同比增长6.5%。实施船舶海工高质量提升行动,出台专项政策,破解船舶产能调剂、造船融资保函等难题,引进知名船企扬子江船厂与舟山常石、芜湖船厂与东海岸船业等深化合作,完成国际首艘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动力改装,全年实现产值416.9亿元,同比增长26.1%;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31万、747万和121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2%、40.2%和51.8%;修船量已占全国40%以上,占全球20%以上,全球修船企业前10强中有5家在舟山。打造“数字海洋”品牌,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获评国家级“千兆城市”,“化塑行业产业大脑”入选省优秀行业产业大脑,“数据知识产权赋能现代海洋经济创新提质”行动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标志性改革举措,成功创建省级5G全连接工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历史首破百亿,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9%,增速全省第3,工业战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4。支持水产品预制菜研发、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提升两大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累计建成6条全流程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和一批首套关键智能装备,水产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2%。推动金枪鱼加工产业发展,协调解决进口原料问题后加工产值增长85%,全年达50亿元,占到全国的2/3。引导各区块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累计已建成制造业小微园10个,在建小微园6个。

(四)持续深化“抓大扶中育小”,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7家,累计达58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产值上十亿企业达26家。畅通“雄鹰培育企业重要事项直通车”等机制,全力加强要素供给和政策保障,浙石化入围浙江省第二批雄鹰企业名单,雄鹰企业培育工作实现零的突破;中远海运重工等4家企业成为全省首批链主型企业。提前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管理对标评价100%全覆盖。累计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2家。4家企业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五)发力攻坚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和重点制造业项目局领导联系制度,落实“一企一服务”,完善“助企专员”、“两新”共建、安全生产指导等服务网络,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等系列活动,采用领导领办、部门联办、市县合办等方式协调解决产业链对接不畅等个性化困难50项。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创新建成“政策计算器”、“九大产业链政策超市”,获得省改革办好评,“舟企兑”平台兑现资金20.3亿元,免申即享率全省领先。落实“8+4”、减负等惠企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65亿元。创新企业人才支持政策,开展首批市级海洋卓越工程师遴选认定。依托“舟企之家”开展42场直播。

二、2025年度工作计划

市经信局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决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985”行动部署,坚持不懈地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政治生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一)抓好工业经济稳进提质。完善运行调度机制,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稳工业,有效发挥重点区块支撑作用、传统行业拉动作用和重点项目投产增量作用,推动高新区、经开区、小微企业园等各类工业园区扩能升级,加快“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做大工业总量、做优产业质量。制定新一轮市级“8+4”经信领域政策,争取专项债、产业基金等支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强化助企服务,开展“一企一服务”专项行动,持续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争取为企业减负55亿元以上。

(二)抓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速建设石化“一核五区”,推动石化产业向新材料延伸,大力发展下游高端新材料和配套服务业,加快产业链项目导入和园区配套完善。推动船舶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做大做强高端造船、绿色修船两大优势领域,补齐船舶设计、船舶配套等短板。把握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战略机遇,补强大豆玉米精深加工、铁矿石混兑、LNG综合利用等加工产业链,延伸发展下游制造项目。锚定海洋特色,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现代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突破低空经济、无人船等未来产业。

(三)抓好重大项目投资提速攻坚。坚持项目为王,完善“产业链+基金+平台”体系打法,优化招商图谱,精准招引先进制造项目,向存量要增量,挖掘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整合重组需求,推动优质内生项目落地。完善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链长+链主”等机制,推进新材料、海工装备、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速释放有效投资。持续用好“两重”“两新”等政策,实施百企技改数转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开展工艺更新、数智赋能和绿色转型。

(四)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发挥企业作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牵头组建企业研究院,建立企业研究院梯度培育体系。优化科技攻关机制,鼓励企业研究院带头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谋划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大力发展船舶设计、水产品全流程自动化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转化应用“首制首创首设”,推动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

(五)抓好优质企业梯队培育。健全企业上规培育机制,市县协同实施分类型培育、全周期服务,持续推进企业上规。深化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培育攻坚行动,打造高水平企业成长生态,加快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各行业龙头企业需求,精准补齐供应链、采购链、配套链短板,“一企一策”引导企业现代化、高端化、规范化发展,争取小巨人、单项冠军、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取得新突破。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