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9 17:24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政务公开处
信息来源:
4月8日上午,《舟山市支持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暨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新闻发布会在舟山举行,会上介绍了此次《实施细则》发布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25日,市港航和口岸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舟山市支持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暨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产业政策的奖励对象、标准及实施程序,在上一轮基础上进行优化,取消已培育成熟产业,新增规上多式联运营收规模增速奖励、国际冷冻集装箱稳定航线奖励和绿色船燃加注奖励,进一步增强航运服务产业扶持精准度,推动传统航运业、江海直达以及现代海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上,市港航局副局长柏杨主要从鼓励航运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做大江海联运市场、支持国际海事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保障等四方面简要介绍《实施细则》相关内容。市港航局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航运业发展、海事服务产业发展、江海直达运输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航运服务业是我市的支柱型富民产业。目前,舟山航运服务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市集聚海事服务企业超1600家,其中水路货运企业312家,货船1195艘,企业家数和货船艘数量均居国内沿海地级市首位;货运船舶总运力917.16万吨,居省内沿海第2位,占全国沿海9.5%;直接从业约4万人,关联人口10万人以上,关联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10左右。新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出台将促进我市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稳定向好,据测算,2025年全市新增运力80万吨以上,总运力达到980万吨;海事服务总产出突破750亿元;江海直达运力突破32万吨,直达运输量达到500万吨。
记者问答
问题一:据了解,舟山市积极支持航运业发展,陆续出台几轮航运扶持政策,请问目前航运企业现状如何,本轮扶持政策在运力发展方面有哪些促进作用?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航运服务处处长杨军作答:我市一直十分重视航运业这一传统富民产业的发展,历年来陆续出台各项航运扶持政策,引导舟山航运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局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优良营商环境,航运企业各项指标数据较“十三五”末均显著提高,目前全市水运企业共计311家,新增29家;营运船舶1192艘,总运力912.82万载重吨,增长14.81%;单船平均载重吨7636.9吨,增长50.63%;万吨级船舶运力507.14万吨,增长9.29%。船舶运力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水路货运业呈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随着新一轮政策实施,我们认为有四方面作用。一是培育“专精特新”航运企业,充分发挥高质量引领示范作用。2024年16家企业总运力211万吨,企业家数占全市5.2%,运力占全市达到26.2%,较2023年16家企业运力增加20万吨。二是加快推进我市航运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助力大型散货、油、化专业化船队发展,目前我市油船运力占全国16.7%,化学品船运力占全国24%,预计到2025年底有望分别达到18%,27%。三是本轮政策同国家“两重”“两新”政策优惠叠加,有望实现我市新能源营运货船零的突破,新开工建造新能源船舶6艘以上。四是能够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配套国内二程运输船队提供有效保障。
问题二:近年来我市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对标新加坡等国际先进,我市要实现新一轮增长,请问还需要补足哪些短板?这次政策的出台对加快我市海事服务产业发展能起到哪些作用?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海事服务处处长沈毅斌作答:近年来,我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已基本形成具有舟山特色的海事服务产业体系,2024年产业总产出突破650亿元。但深入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对照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在综合成本、集聚效应、服务能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要在2027年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需精准发力促进发展。此次政策的出台,正是针对我们存在的短板,在船燃加注业务拓展、产业平台建设培育、基础配套升级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在支持船燃加注方面,新增了绿色船燃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开拓LNG、生物燃料、甲醇等绿色新型船燃加注业务;比如,产业平台方面,线下通过对海事服务产业园营收增量实施奖励,激励运营商加快园区建设,吸引企业集聚,做大园区业务规模;线上支持发展数字船供平台,打造“船供电商+智慧物流”模式,与产业园形成联动发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能级。再比如,在支持专业化船队建设方面,在上一轮政策引导下,形成了23艘的“舟山船型”船队规模,但是“舟山船型”占比仅28%,还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这次我们延续了上一轮政策,继续给予“舟山船型”建造奖励,目前已经有8艘开建计划。
问题三:年初多家媒体报道我市又有2艘江海直达船投运。舟山这几年在推进江海直达运输发展中开展了大量创新实践工作,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总体情况?新的政策较上一轮政策有哪些变化?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江海联运协调处处长刘扬作答:推进江海直达运输,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市港口深水优势,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运输效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船队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前期政策的引导,鼓励航运企业结合长江港口及市场需求,打造适配的江海直达船舶,目前我市共有23艘江海直达散货、集装箱船投入运营中,总运力达到31.1万载重吨,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江海直达专业化船队。同时我们推动船舶向纯电动、LNG等清洁燃料动力绿色转型,上月中旬,我市首批3艘LNG单一动力能源船舶已正式开建。二是直达航线不断加密。目前已开通舟山至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10条江海直达线路,最远至重庆,形成联通国际、辐射内陆、服务长江的现代物流体系。2024年全市完成江海联运量3.36亿吨,江海直达量462.8万吨。三是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组建江海直达“运力池”,对江海直达船舶开展集中配航线、配货物和配码头。推出江海联运在线平台“直达快配送”板块,每月在线公布运价议定、货盘发布、船港匹配等信息,提升江海直达衔接效率约90%。
新的政策与上一轮政策相比有个明显变化,降低了直达运输航线运输量的奖励起始标准,由之前的50万吨调整为30万吨。从企业角度来看,能够让更多组织“海进江、江出海”运输的物流企业(平台)得到切实的奖励,进一步增强大宗商品揽货的竞争力,推动我市江海联运直达运输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