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5111/2025-00645

  • 文号:

  • 发布机构:

    市政务服务办

  • 成文日期:

    2025-03-28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市政务服务办公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3-28 11:2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政务服务办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政务服务办公室

2024年,市政务服务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紧围绕现代海洋城市建设“985”行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迭代升级

会同市委改革办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赴衢州、绍兴学习考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结合舟山实际,突出舟山产业特色,形成“一心多岛(园区)多链条”特色增值服务体系框架。

一是全省率先探索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率先探索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聚焦资源、人力、资本、技术、数据、制度等六大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对应项目、人才、开放等九大增值服务板块,为每条产业链成体系匹配相应基本政务服务和增值服务,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链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被写入省委《实施意见》,数字赋能产业链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被省委改革办列为试点。推动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一体融合,聚焦产业链发展,“三侧协同”做实涉企服务“一类事”。政府侧提供集成服务,集创新开放、优化人才、延伸法治服务。社会侧支撑企业成长,今年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250多批次。企业侧全市农商银行通过打造“连续贷+灵活贷”机制、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等。

二是全省率先探索推进“三器”联合打造。深化打造政策计算器。统筹推进政策兑付市县全贯通、部门全联动、奖补全覆盖、服务全天候,创新设立“九大产业链政策超市”。政策兑现时间原先平均需要50天,现在最快24小时实现兑付。探索打造金融计算器。全省率先探索电子证照金融领域应用,申请材料压缩43%,办理时限压缩62%。创新打造人才服务计算器。率先构建集招引、培育、留用、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全生命周期数智服务体系,人才事项智推智办比例75%以上。

三是全省率先建立企业综合服务体系。聚力“把企服中心打造成为党委政府为企服务的中台枢纽”目标定位,同步推进市、县(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产业功能区分中心、产业园区(经开区)服务驿站建设,形成“1+8+N”服务体系。迭代“舟到助企”平台,在“浙里办”开通“企呼我应”专栏,全面上架市和县(区)涉企服务事项1890项,开通海陆联合招拍挂、海事服务企业运营、保税燃料油加注等舟山特色“一类事”专区办理入口。创新实施书记市长“政企面对面”,推动企服中心建设从“形神兼备”向“形神效兼备”迈进。《浙江舟山: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企业问题诉求“一件事一次办”》获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第18期刊登。“舟到助企”工作经验获省委办《浙江信息》录用,已有25篇改革案例信息获“浙里改”刊发。

(二)加速推进政务服务“舟到服务”品牌建设

一是做实“一窗统办”服务。按照“1+2+6”模式,稳步推进“一窗统办”,提升“前台受理、中台业务支撑、后台审批制证、前台统一发证”一站式集成服务质效。31个部门1362个事项已纳入“一窗统办”,占大厅总事项的67.6%;其中高频事项170项,占“一窗统办”事项12.4%。去年以来,累计办结2.8万件,办事效率提升近70%。

二是统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对照国务院、省政务服务办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要求,建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截至目前,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超2.5万件,其中教育入学、退休、企业注销登记、新生儿出生办件量较多,“退休一件事”被列为全省试点。

三是构建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体系。坚持一体推进、分步实施,探索建立政务服务办事员(临聘人员)培养、使用、激励制度,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基地战略合作,完成市、县(区)和功能区本级服务大厅办事员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已有632人获得五级(初级)等级证书,持证率90%;其中市本级持证率91%。

四是持续推进“办事不出岛”。完成全市39个乡镇(街道)、40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新一轮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工作。推广应用“一网通办”,探索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基层网点“一窗受理”,市县审批部门“集成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基层共办理政务服务2.0事项10.6万余件。

(三)聚力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建设

一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印发《关于建立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查处联动协作机制的通知》,建立问题线索移送、重大问题线索会商、部门协作办案机制,完善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纪检监察相衔接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多次召集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和公安、司法、法院等司法部门,对重大违法违规线索进行研判分析。

二是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印发《舟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场内管理办法》,开展常态化现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开评标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和监管人员“三类人员”的行为,确保交易活动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标后履约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舟山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牵头开展政府投资在建项目标后履约情况综合检查,明确要求责任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实施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变更信息公示。

四是完善非必招项目交易规则。印发《舟山市非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指导意见》,对非必招项目发包方式重新进行明确,要求行政监督部门对进平台的非必招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建设舟山市限额以下交易平台,推进非必招项目规范交易。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65个非必招项目完成交易,成交额8.51亿。

五是开展智慧监管系统试点运行。按照省纪委“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7月下旬起,在温州、金华、舟山三地开展招投标智慧监管系统试运行工作。我市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收到三批次共170件预警交办信息(第三批预警信息93件,正在受理分析研判中)。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市政务服务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一)着眼于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新优势,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上攻坚突破。推进产业链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落地。围绕九大产业链细分领域,打造产业链“一类事”示范,做精做强远洋渔业、江海联运、船用油加注等特色产业链“一类事”,滚动拓展一批增值服务事项,通过各产业服务驿站和“舟到助企”平台提供“一站式”“一篮子”服务。

(二)聚焦本区域本领域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存在的顽瘴痼疾、突出问题,构建行政审批中介市场全方位监管评价体系。力争网上中介超市改革事项平均服务费用下降10%以上;网上中介超市改革事项平均服务用时下降10%以上;法定以外的网上中介超市公开交易率达80%以上。

(三)围绕国家、省部署的政务环境改革任务,高质量实施推广应用,拉高标杆、集中攻坚、落地见效。指导督促各地各相关责任部门对照国办清单和省工作方案,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落地。持续提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一网通办”,强化超期受理和超期办件监管,力争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四)紧盯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任务,不断优化我市招投标市场环境。持续加强场内管理,出台评标区通讯工具存放管理办法,规范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和评标专家的通讯工具存放和使用。强化主体监管,从严执行对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的“一标一评”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信用惩戒的作用。规范招标代理执业行为,保障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五)聚焦规范提升,助力招投标平台建设工作蹄疾步稳。进一步完善优化数字招标交易系统,完成住建类项目统一清标功能模块上线,允许多公司清单计价软件接入,推进数字招标交易系统全面应用;推进限额以下交易平台的优化和调整;推进数字招标交易系统关于国产服务器、数据库等适配改造。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