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发改委2024年重点工作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2-26 17:34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以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狠抓“两重”“两新”工作推进,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985”行动,铆足干劲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贡献发改力量。

(一)经济运行稳进向好。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锚定全年GDP增长6%的目标,体系化抓好经济运行,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2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二是迭代更新8+4经济政策体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40余个,争取到省级“8+4”资金28.92亿元,统筹安排八大领域全市财政要素保障资金126.23亿元,已实现拨付128.48亿元,拨付进度达101.8%。三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省民营经济32条,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沟通交流及问题解决机制,印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贯彻落实“三个70%”等重大要素保障,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创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二)三个“一号工程”扎实落实。一是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无感监测指标标杆个数达到14个,2篇经验交流获《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简报刊登推广(全国仅有杭州、台州、厦门及我市4个地市有2个案例入选),两个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两个案例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二是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今年新向上申报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统筹算力设施布局,编制算力中心布局规划,争取相关项目纳入省级新型算力规划,为我市算力基础设施预留发展空间。三是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强化高端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额度。持续做好境外投资项目服务指导和审核备案工作,形成了“事前主动指导-事中严格把关-事后跟踪服务”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全力推进省重大外资项目建设,省重大外资项目完成投资2.34亿美元,投资完成率140.2%。

(三)“十项重大工程”推进有力。锚定全年目标开展定向攻坚,健全迭代“721”三分协调机制,发现问题159个,经省、市、县三级协调解决134个,切实解决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弃渣难”、高铁新城市政工程推进慢、危化品出运通道规划研究薄弱等一批问题。一是扎实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1-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省“千项万亿”项目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年度投资完成率133.8%。二是扎实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完成率超120%。三是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和保供稳价工程。15个能源“绿保稳”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2%。积极推进节能改造和落后用能淘汰,累计腾出存量用能空间70.97万吨标煤。国能电厂三期5号机组、浙能六横电厂二期3号全部并网投运。

(四)共同富裕建设提速。一是着力市域一体,深化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编制舟山市“1+4+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制定印发《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为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提供支撑。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今明两年分类分策实施16个小岛群众迁居工作,今年10个小岛共208户315人的迁居任务可顺利完成。二是着力县级示范,举全市之力支持嵊泗海岛共富特色之路。落实一批支持举措,高质量承接推进省级48项、市级37项支持举措,享受山区26县政策。推出一批标志性改革,加快推进贻贝全产业链等改革,5项工作获国家部委肯定或推广,33项工作取得省级层面阶段性成果,9项工作获省领导批示。三是着力乡镇补短,创新实施“小岛你好”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共富小岛,推进两批共17个示范岛创建,首批11个创建示范岛全部通过验收,嵊山岛、枸杞岛、庙子湖岛、白沙岛和花鸟岛命名为我市第一批金牌示范岛,白沙“浪漫岛”等小岛成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抓好一批示范项目建设,17个创建示范岛和花鸟岛共实施项目75个,年度完成投资5.1亿元。四是总结提炼一批典型经验。形成117项好经验好做法,“健康方舟”经验做法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小岛你好”行动等两项典型经验上报中财办,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相关工作成效获国家发改委工作简报专刊报道。

(五)现代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八大平台四梁八柱基本构建。制定《八大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平台-项目-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八大平台延链强链补链,截至目前,八大平台共推进项目87个,完成纳统投资580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二是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市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定海龙源电力共享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顺利并网投运,浙能电厂二期、国能电厂三期等全面投产。建成岱山1#海上风电、嵊泗薄刀咀滩涂光伏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75.4万千瓦时。三是服务业稳步发展。持续完善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体系两机制”,全面推动重点区块、重点企业存量挖潜和数据释放,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较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稳定。我委主抓的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及其类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2.4%提升到15.2%,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六)区域发展提效加速。一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持续夯实。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推进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上海LNG站线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一期、六横公路大桥等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舟山大陆引水一、二、三期工程。二是甬舟一体深度融合。两市共同签署《打造海洋中心城市 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聚力打造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是对口工作成果突出。省下达的27项东西部协作指标,已全部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与四川省达州市共同建立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

(七)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一是加强能源保供。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通过拓展存量、优化增量、聚合海量,提前储备各项负荷管理资源,有效提升负荷管理精准度和执行到位率。二是加强粮食工作。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严格落实粮食收储政策,积极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完成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工作。成立舟山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粮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创新粮油跨境贸易增殖等事项23次,解决问题60余个,入选省级第二批党建联建典型案例。推动全省食用油省级粮油应急保障基地建设,支持粮食产业园区申报创建第一批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示范园区。三是加强价格管理。严格履行价格管理职能,完善全市统一的工业用水阶梯水价调节机制。参照公交收费标准优化全市18条民生渡运航线票价,降低海岛百姓农村渡运出行成本。出台客货邮专用车辆车渡费7折优惠政策。加强节假日旅游景区的价格检查。

(八)发展谋划持续深化。一是高效率编制“十五五”规划。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印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全市首轮重点专项规划及一般专项规划摸底。梳理形成了我市“十五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等三张清单,为高质量编好我市“十五五”相关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高水平编制专项规划。编制《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粮食)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推进方案》。持续深化海岛能源基础设施谋划,编制《舟山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推动海洋输电装备基地建设,形成《关于舟山发展海洋输电产业的研究报告》。

二、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5年,我委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推进“985”行动,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努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征程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一)全面提高经济支撑力。谋实2025年思路、指标、项目,统筹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计划、重点项目计划和千项万亿项目计划,排出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做到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管理数字化,为做好下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各县区、功能区压实责任,加快释放项目投资,全力支撑全市一季度开门红。完善经济监测分析制度、调度方式,精准掌握各行业、各领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会商、提前预警,切实抓好挖潜稳增工作。

(二)全面发挥战略牵引力。加强全市发展谋划,推进“十五五”规划工作,深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研究,编制形成全市“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8+4”经济政策体系,保持总量稳定、力度不减,进一步优化结构、聚焦重点,提高政策精准性、针对性。主动参与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探索研究超大规模商业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做好石化基地三期产业布局的谋划研究工作。围绕八大平台谋划产业建设,加强项目招引,积极向上对接,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海上清洁能源平台建设,大力招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全面提升项目推动力。以市重点项目为基本盘、省级“千项万亿”项目为重点盘,梯度支撑1180亿元有效投资总盘子。持续加强项目调度与服务保障,重点抓好金塘新材料、浙石化高端新材料、甬舟铁路等百亿项目建设,提前做好明年每季度项目集中开工准备。按照“锚定五年、谋好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要求,在抓好存量项目挖潜的同时,全力以赴做好增量文章,重点突出产业类、新质生产力和“两重”领域项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发挥审批服务小分队作用,用好三分协调机制,提升问题解决效率,推动更多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量。

(四)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供给,立足八大高能级平台,围绕九大产业链,发挥“链长+链主”协同推进作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氢能和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研究,探索构建重大产业推进机制,招引落地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贸分离和贸易结算落地。加快培育港航物流、海事服务、文旅融合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发展绿氢制绿色甲醇、氢能装备等项目,全力推动LNG接收中心及天然气下游产业建设。

(五)全面激发改革驱动力。坚持深改、发改一起改,抓好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统筹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抓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开展项目开工“一类事”增值服务改革,提供“一站式”主动服务。聚焦缩小“三大差距”等重点领域,强化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改革,谋划实施一批市级改革试点。深化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后半篇文章。拓展“小岛你好”共富新模式,深入推进“八个一”工程建设,做好“小岛你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省级试点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改革,实现企业信用优良率提升,切实推动政务诚信建设。

(六)全面强化安全保障力。持续打好能源“绿保稳”组合拳,加快建设国家重大能源项目,推进东白莲油储基地扩建工程、金塘原油储运基地等商储项目。加快推进新奥三期、上海站线扩建、中石化六横、浙能六横等四大LNG接收站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围绕大豆、玉米精深加工继续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全力招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构建更完善的粮油产业体系。借助龙头企业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增强粮食原料精深加工能力,着力打造长三角粮食精深加工基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