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5016/2025-00226

  • 文号: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5-02-12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回顾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2-12 11:3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舟山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主动想、重点干、善沟通、出经验,以改革强动力、以实干勇争先,持续深化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争取省厅支持舟山“三农”高质量发展的42条政策举措,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98亿元、增速3.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6.2亿元、增速3.6%;渔农村居民收入52195元、低收入渔农户收入28855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52,均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二。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夯实农业基础,稳住粮食安全“主阵地”。实施农田现代化建设和设施蔬菜发展三年行动,全市建成高质量农田1.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首破10万亩,实现“五连增”。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实现翻番,高质量发展设施蔬菜、盐碱地综合改造等工作分别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深化渔农业“双强”行动,7个省级项目超序时完成,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提高到83.4%,嵊泗泗礁岛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列入全省农业农村十大典型项目。

(二)坚持提质增效,做强土特产产业“主引擎”。实施海岛“土特产”精品培育工程,聚焦七大类10条产业链,出台普陀佛茶、杨梅、海岛一间房等全产业链综合提升系列方案,3条链列入省重点链支持。实施品牌创富工程,成功承办全省乡村美食大会等多项省级活动,“嵊泗贻贝师傅”入选全省“浙农智富”品牌,9个渔农产品获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推介,新斩获各类奖项16个。

(三)实施提标创星,深耕乡村建设“主赛道”。编制全省首个市级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制定“百里海乡画廊”五年创建方案,集成落地渔农村道路、村街、污水等7个建设导则,多部门联动实施农房、村道、管线“三提升”和“星级”村庄竞赛,全市新建成海上“共富带”、陆上“精品路”5条,花园村庄6个,省级未来乡村12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超出全省8.3个百分点,“百里海乡画廊”入选全省和美乡村十佳案例、获农业农村部推广。我市在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作交流发言,5个案例列入全省典型。

(四)围绕富裕富足,奏响强村富民“主旋律”。精准定制“一村一策一方案”,用好村干部激励政策和村庄职业经理人试点政策,市县联动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39个,注重强村带弱村、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发展,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90%以上、30万元以下村全面消除。做大“农房+”产业,出台宅基地管理办法,新盘活海岛闲置农房640套、标准地3100亩,盘活渔农村“闲置房”打造强村富民“黄金屋”工作入选全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优秀案例。高效协同推进“三资”问题整治和“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出台强村公司、村级合同规范管理办法,完成全部问题整改销号,实现村级合同样式全市域统一,定海区强村公司典型案例《人才培优 特产上网--舟山市好岑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入选《全省强村公司36计》。

(五)聚焦“三支队伍”,壮大乡村人才“主力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百千万”工程,省市联办设施农业、乡村CEO等领军人才培训44期,累计培育乡村“头雁”120名、农创客2500名、现代新农人10800名,进度居全省前列。成立全市域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定海区、普陀区分获省“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和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重点支持,农创客新场景案例获浙江农播十大创新案例。

(六)聚力优先发展,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牵头制定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 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突破户籍制度限制,实现“权随人走”、同城同待遇。成功争取到省级异地搬迁补助政策以及省厅《支持舟山“三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措施》42条,有力助推首批百人以下小岛的集聚迁居工作。深化城乡提升工程,年度51个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40%,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东海百里文廊”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列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打造城乡教共体海岛新样板”分别列入2024年农村公共服务全省、全国典型案例。

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是《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实施首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聚焦深化城乡融合、“扩中提低”、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三项改革”,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高质量推进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农业高质高效为切入点,助力缩小地区差距。围绕强基、提质、赋能、增效,加快打造现代设施农业、数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确保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3%以上。

1.“土特产富”精品培优行动。完善“1+5+X”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打造贻贝、鱿鱼、海岛一间房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乡村“土特产”总产值增加4%。

2.“双强”赋能增效行动。深化农业“双强”支撑,新(改)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4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加强8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支持岱山火箭农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3.粮食安全强基行动。协同推进“多田套合”土地综合整治,新建或提升改造高质量农田1万亩以上。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设施蔬菜面积突破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量0.6亿斤以上。

(二)以乡村宜居宜业为突破点,助力缩小城乡差距。聚焦乡村建设、青年入乡和城乡提升,加快打通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力争城乡收入倍差保持在1.52以内。

1.擦亮“百里海乡画廊”品牌行动。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联动推进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五村并行”,新建“共富带”“精品路”5条,省级未来乡村10个,花园村庄5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实施乡村风貌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新一轮渔农村风貌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迭代农田“五清”、村庄“五无”治理成果,统筹推进渔农村环境、农民建房风貌、拆违和“一户多宅”整治,完成东西快速路、双小线、北向疏港公路等主干道50个村的整治提升任务,实现农房轮廓线、村庄天际线、村居连接线“三线提升”。

3.青年入乡“百千万”行动。深入实施海岛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管留”全链条政策供给,吸引“十路”人才聚集乡村就业创业,推进乡村CEO培养试点扩面。创建乡村人才“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现代化农创园、“浙农英才”工作站各1个,举办“土特产”、乡村运营、农村电商等领军人才提升班30期以上,新培育“浙农英才”5名、农创客6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50名、海岛“新农人”规模达1.7万名,加快形成“333”乡村人才矩阵。

(三)以农民富裕富足为落脚点,助力缩小收入差距。聚力强村、富民、兜底,拓宽渔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培育壮大重点村,推广大余村、大李祖村等经验做法,制定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指导意见,深化党建联建,推动大黄杨尖村、大新建村等片区组团发展试点。加强乡村运营管理,完善“飞地抱团”机制,力争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5%以上。持续深化“三清一促”行动,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

2.渔农民增收致富行动。用好各类惠农补贴政策和集体土地入市等改革政策,落实新型帮共体、共富工坊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优化等举措,千方百计确保渔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统筹推进小沙街道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联动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动“小田变大田、提质增效益”,新建农业标准地3000亩。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深化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多模式、多主体盘活闲置农房,新增盘活600套。总结普陀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试点经验,鼓励实施收储流转腾退宅基地和碎片化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增加渔农民财产性收入。

3.农村增值化服务改革行动。贯通“浙农帮帮团”“惠农直通车”等平台,健全“农呼我为”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小岛你好”农技团队服务和科技特派员服务,新增示范推广基地10家以上。启动新一轮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实现每千名农业从业人员至少拥有4名农技推广专业人才。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