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召开《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舟山)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1-20 11:2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1月10日下午,我市召开《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舟山)新闻发布会,会上同步观看了北京发布会现场情况,介绍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编写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和中共舟山市委党校联合发布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及舟山相关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政策取向,强调将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沿海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政策引领。舟山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海岛城市,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经略海处理洋的前沿。舟山始终将海洋经济作为先行探索的主题主线,于2022年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为舟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悉,本书全面梳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历程,重点总结舟山海洋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主要挑战,并对新时期舟山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舟山海洋经济的实践探索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照。


全书由总报告、产业篇、创新篇和综合篇四部分组成。“总报告”以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为出发点,系统分析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及挑战,围绕舟山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这一战略定位,重点阐释了舟山全域海洋经济战略布局及发展规划,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舟山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产业篇”围绕舟山海洋经济的重点领域,对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港口航运、“一条鱼”全产业链、国际海事服务和海洋文旅等六个海洋产业分别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创新篇”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海洋科技发展与创新、数字海洋产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展示舟山海洋经济的创新动力,研究不同创新领域发展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思路和举措。“综合篇”深入讨论舟山特色项目党建、“航行的支部”、党建联建等实践案例,归纳提炼党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同时围绕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自贸人才评价机制和“四链融合”三个主题进行探讨,以期从更全面的视角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支撑。


记者问答



问题一:本书的《舟山国际海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海事服务业发展,请问目前舟山发展国际海事服务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您觉得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舟山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胡佳作答:自2017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舟山坚持对标新加坡,聚焦"船舶、船东、船员"需求,通过整合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资源,加快打造国际海事服务新高地。2023年,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值510.9亿元、增加值113.9亿元,占全市 GDP 的5.42%(占全市服务业 GDP 的12.5%),创税22.9亿元。其中保税油加注量跃居全球第四,稳居全国第一,外轮供应、外轮维修、船舶交易规模稳居全国首位。以保税油加注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基本形成了以船舶代理、外轮供应、外轮维修等基础服务为主,船舶交易、检验检测等中高端服务为配套的海事服务产业链。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既是国际习惯性航路和东北亚多条近远洋航线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南北沿海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 T 字形交汇枢纽,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重要通道。中国通往世界的七条主要航线有六条经过舟山,每年经过舟山附近海域的外轮超过10万艘次,与新加坡相当,具有牵引南北、承启内外的独特优势。


第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制度创新。这些年我们聚焦深化集成改革和差异化探索,海事服务领域形成74项制度创新成果,49项为全国首创,11项向全国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的首创率和复制推广率均走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前列,我们一直努力践行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使命。


第三,相关部门凝聚共识、敢于担当、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形成强大合力,全力推动海事服务发展扩面增量、提档升级。其中,保税油经营专业性强,受国家管控较严,又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统筹协调难度较大。但舟山善于守正创新、敢于啃硬骨头,率先全国制定保税船用燃料油经营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从港外锚地供油、一船多供到一库多供、跨关区跨港区直供等,奋力突破传统规制,健全业务流程,缩短供油时间,大幅降低供油成本,既优化了口岸营商环境,提高了船东等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又提升了保税油加注的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问题二:在本书的综合篇中,特别介绍了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党建引领作用,想请问绿色石化基地项目的党建工作对未来舟山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舟山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教师张芳胜作答: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实践充分证明,项目党建是把关定向引领发展的“指路明灯”,也是激发动能提升效能铸就“鱼山速度”的核心“引擎”。通过项目党建激活产业发展的舟山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正确发展方向。重大项目涉及单位多、参与人员多、建设周期长,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项目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团结各方人员、力量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共同奋斗。


二是要创新组织设置,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根据重大项目涉及的主体、领域以及项目建设特点,创新组织设置、理顺组织架构,将党的组织架构融入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的治理架构之中,有利于高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难点问题,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合。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能够引领业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激发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有助于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保持和提升党组织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实现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一体发展。


四是要营造良好氛围,汇聚实干争先强大动能。通过思想引领、强化正向激励、加强关心关爱,有利于营造实干争先的良好氛围,有利于造就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建设者队伍,从而汇聚起推进项目的澎湃动能。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