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11:5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政务公开处
信息来源:
12月31日下午,我市举行了一场安全生产新闻发布会,旨在总结2024年度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并介绍重点领域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市安委办副主任朱舟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吴海和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伟军等相关领导出席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安委办副主任朱舟波首先通报了全市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面深化涉海涉渔、船舶修造、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随后,市海洋经济局副局长吴海介绍了今年渔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今年以来,全市渔业领域深入开展春雷行动、伏休攻坚、海上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强化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船舶动态管控,以“零容忍”的态度,以“铁手腕”的措施,严查严打各类涉渔海上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化解了海上安全风险。
最后,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伟军介绍了全市消防安全形势。他提到,今年以来,我市消防安全形势总体上稳中向好,但从全市火警情况来分析,部分地区、场所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此,他建议广大市民要提高防火意识,做好“三清三关”,严防各类火灾事故。
在提问环节,记者们就船舶领域修造安全、海上安全大起底专项行动、电动自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提问。相关部门领导一一作答,详细介绍了各项工作举措,并回答了记者们的疑问。
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不仅全面总结了我市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还为市民提供了冬季防火等安全工作建议。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和传播,相信广大市民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挑战。
记者问答
问题一:船舶修造是我市的支柱产业,请问,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船舶修造领域安全。
舟山市安委办副主任,舟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舟波作答:针对船舶修造行业作业环境相对复杂、危险作业多等风险特点,我们持续打好“工程技术+教育培训+行政执法”3E组合拳。
一是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制定出台《高空作业车维护保养基本规范》(试行)、船企上下船舱直梯安全防护措施等一系列长效管控举措遏制事故多发态势;大力推广人员定位系统、插拔式配电箱、危险作业管控APP等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技术,以技术更新促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在全市范围推广中远海运重工安全技术更新、管理体系建设等部分安全操作工程经验,切实提升全市船舶修造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抓好特色教育培训。针对复工复产、新员工上岗等风险特点,开展“开工第一课”等活动,确保“先培训、后上岗”。创新培训形式,对船舶修造领域发生事故第一时间通报,下发警示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送船舶修造领域安全生产宣传片、视频等切实增强企业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会同人社部门、商业保险公司等开展船企强化工伤事故预防服务试点工作,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工伤事故VR体验、工伤案例学习等手段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养,推进事故预防关口前移。
三是执法压实企业责任。持续加密视频巡查和执法检查频次,对全市船舶修造企业开展全覆盖驻点执法帮扶行动,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措施,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确保企业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对发现问题进行通报,切实督促属地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举一反三推动问题隐患排查见底。
问题二:刚才吴副局长提到了全市海上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请问,10月份以来,全市整治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海作答:10月22日全市行动部署会以来,我们聚焦整治行动“三个必清、三个必改、三个必打、三个必立”工作目标,靠前站位、主动作为,有力有效开展起底排查和打击整治工作。
(一)全面摸清安全管控底数。对全市船舶、港口码头进行起底式排查,详细梳理了各类船舶和码头底数、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以及风险点,形成了“两张大表”。
(二)强势整治安全风险隐患。涉渔领域,以减少高风险船舶为重点,累计淘汰高风险渔船45艘,清理海钓船、养殖辅助船、生计船等涉渔纳规船舶222艘。涉海领域,以规范企业船舶安全运营为重点,累计整治企业自备交通船、船员接送服务船等51艘,整治休闲体育运动船50艘。
(三)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行动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243次,累计立案800起,行政处罚853.7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2起21人,清理取缔“三无”船舶443艘,形成强大执法震慑。
(四)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市级部门已制定出台港口(渔港)安全管理、“三无”船舶清理取缔、涉渔纳规船舶管理、接驳行为管理等9项管理制度,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海上安全全链条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
(五)凝聚整治行动工作合力。市级行动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建立了周晾晒通报、旬会商调度、月指导服务等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工作晾晒专报、开展指导服务、下发工作提示函等形式,有效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强大合力。同时,通过舟山日报(晚报)、舟山发布、竞舟新闻,以及各地主流媒体、公众号等,连续报道相关整治工作,营造强大排查整治社会氛围。
问题三:据悉,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请问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舟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伟军作答: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市政府发文部署,自2024年4月至2025年底,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重点加强电动自行车源头管控、流通销售、通行使用、停放充电、拆解回收等环节安全监管。
一、聚焦“质量安全”问题风险强化源头管控。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源头和流通领域管控,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对全市403家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等配件销售单位、451家维修网点,94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网点进行全数排查,开展产品质量常态化监督抽查,压实生产和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抽查49批次,处理不合格21批次,查处案件37起,其中涉非法改装类案件10起;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已换新2000余辆,补贴金额97万元。
二、聚焦“非法改装”问题风险加强违法打击。公安部门以严查非法改装、规范线上经营、规范登记管理、加强路面执法为重点,对全市128家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站开展规范登记整治,查处非法改装销售、维修单位22家,查处电动自行车拼装、改装、加装违法行为2000余起。
三、聚焦“集中使用行业”问题风险推进行业治理。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消防、城管、邮政管理部门指导共享电动自行车、邮政快递、即时配送等电动自行车集中使用行业落实主体责任,查改改装电动自行车,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充停行为,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共享电动自行车实现100%换电,邮政快递、即时配送换电车占比70%。
四、聚焦“充停场所”问题风险解决民生问题。以开展充停场所防火分隔不到位突出隐患整治、强化新建项目和新增停车场所用地的规划管控、加快充停场所新建改建、规范充电收费行为、强化技防物防措施应用为重点,今年已完成改建、增建充停场所2300余处,改建、增建充电插口2.5万余个,全市目前保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1.5万余处,充电插口11万个,基本满足群众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需求。
五、聚焦“消防安全”问题风险降低火灾风险。以火灾事故全链条溯源追责、实施违法行为联合惩戒、严查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开展消防安全应知应会普及宣教为重点,全市共排查集中充停场所1.3万余处,整改隐患2900余处;组织全市集中检查9次,查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案件1300余起,规劝搬离电动自行车2万余辆,张贴发放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资料及海报3万份,集中曝光8期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行为案例,制作推送警示视频10个,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警示宣传信息50条,发送安全宣传短信提示2万余条。
25年度,全市将按照既定部署,继续推进质量安全监管、集中充电场所建设、非法改装打击、充停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升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水平。借此机会,提示广大市民务必提高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意识,选购合格产品,车辆、蓄电池不要“进楼入户”,规范停放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