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5002/2024-198870

  • 文号:

  • 发布机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2024-09-04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5号议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4-09-04 14:5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张子琴等代表:

您提出的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5号议案《关于提升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的议案》收悉。根据办理工作责任分解要求,明确由我委主办,由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促中心、市菜篮子办等单位协办。经研究,现将议案涉及的问题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保供稳价,持续降低生活成本

(一)做好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强化预测预警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菜篮子”价格监测网络。目前本岛城区内共有日常“菜篮子”价格监测点12家,监测品种88个,有效提高了价格监测多样性、准确性。同时积极推进舟山数字“菜篮子”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价格采购、批发、零售比较、分析、预警、监测等功能,推动价格监测自动化,今年已形成《菜情周报》、《菜情监测》20余期。从监测情况看,我市的主要“菜篮子”商品价格,猪肉和蔬菜均位于省内中游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好与宁波市场的价格分析对比工作,强化价格预警,为稳定民生商品价格打下基础。

(二)强化产销对接,减少商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采购及物流

成本

已依托山东寿光国有蔬菜批发市场,通过山东寿光源头采购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降低零售环节价格,从寿光直采的量,目前约占总量的63%;积极推进江苏东台、甘肃兰州、云南昆明等全国其他重要源头蔬菜基地直采扩面工作,约占总量的21%。同时做好本地蔬菜直采工作,舟山本地14家蔬菜基地供应量约占总量的16%。另外,建立由本市饭店、菜店、配送单位等组成的产销对接供销网络,参与单位56家,实现价格优势由源头传导至市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提升产销衔接具体工作。

(三)持续推进菜篮子惠民工程建设,做好保供稳价

动态布局优化“菜篮子”供应店建设。根据我市人口分布、市场

分布等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精准贴合民生需求,确保“菜篮子”供应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岛屿。目前全市已有菜篮子供应店80个。实行“菜篮子”大众蔬菜透明售价,在采购价基础上加价30%进行亏本销售。对偏远海岛,我们积极实施“一岛一策”长效配送机制,价格与本岛“菜篮子”直供店保持同步。2023年,全市共开展偏远海岛“菜篮子”订单式配送服务654次,实现销售额330余万元,惠及海岛群众5万余人次,配送产品做到与本岛同价。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开展偏远海岛配供服务,努力使“菜篮子”工程惠及每一位海岛居民。

(四)不断提高鲜活食品自给能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

2023年,我市出台《舟山市深入推进双强行动 驱动渔农业现代化先行工作方案》,方案就强化粮食安全和重要渔农产品供给明确了多项补助政策。对发展生态农业,方案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商品有机肥、主要农作物配方肥推广应用。对使用配方肥的生产主体,市级以上财政每吨补助300元。支持开展土壤普查,对市级取土测土给予全额经费保障。加大农药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回收及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推进农业节碳节排行动,对通过认定的省级低碳农(牧)场给予奖励。2023年,全市提升高质量农田1.55万亩,新增现代设施蔬菜911.5亩,保供蔬菜基地1266亩,年蔬菜播种面积10.8万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舟山市深入推进双强行动 驱动渔农业现代化先行工作方案》的落实。

(五)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巡查,严厉打击非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注重健全监管体系,通过在企业设立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常态化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加大食品安全检测力度,严格排查食安风险隐患,全面深化食品“抽检处研控”一体化建设,依托“浙食检”平台,完善深化抽检监测风险隐患排查、研判、管控机制。重点关注学校食堂及配送单位、旅游景区餐饮、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一老一少食品安全。2023年,全市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059起,罚没款534万元,破获大要案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5人。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2024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市民食品安全。

二、关于大兴产业发展,培植创业就业土壤

(一)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舟建厂

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2020年,我市出台《关于

进一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2023年,新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新开工60个,同比分别增长35%、33%;其中1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新落地14个、新开工13个,同比分别增长55%、63%,创5年来新高;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98.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7.4%。国恩先进高分子材料、中科高强高模碳纤维、太平洋海工装备、中能建清洁能源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尼龙新材料、光伏玻璃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正抓紧推进。下一步,我们将以石化新材料产业等九大产业链为主方向,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

八大平台为主阵地,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并做好各类企业的服务工作。

(二)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缓解年轻人住房困难

2021年,我市出台《舟山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租金接受政府指导,标准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价格。2022年以来,又制定出台《舟山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操作细则》、《关于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分别从项目认定、资金保障、运营管理等方面完善制度,逐步形成“1+X”管理体系。截止2023年底,我市已完成建设筹集8896套(间)。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缓解重点人群住房困难,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2024年计划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3004套(间)。

(三)促进校企合作,支持年轻人创业就业

持续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建设。我市相继出台《关于深化“舟创未来”海纳计划引育海洋创新高端人才的实施意见》、《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舟山市高校毕业生来舟就业政策升级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对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实现发展重点产业和扩大就业联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并在创业补贴、就业补贴、培训补贴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积极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多向交流的“创就蔚蓝·政校企联盟”平台,打造“舟创未来·同舟启航”青年人才招引品牌,组建高校引才工作站,建立校地双方实时互动推介招聘模式。2023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引进人数再创历年新高,全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0760人,选调生数量52人,高层次人才117人。下一步,我们将调整优化就业创业政策,持续贯通校企人才供需通道,营造大学生就业创业良好氛围。

三、关于统筹区域规划,加强公共服务供给

(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提出构建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体系

2024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我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围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多种类别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规划层面通过构建中心城区-市域副中心-专业化城镇(离岛特色城镇)和渔农村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统筹群岛特色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与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相适应的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其中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至2035年,规划建设完成海洋科技馆、海洋会展中心等一批区域性特色重大文化设施,鼓励和支持民营文化场馆的建设,逐渐形成完善的海洋文化设施体系和浓厚的海洋文化展示氛围。

(二)详细规划层面,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在日常详细规划编

制中的逐步落实

例如,在《舟山市新城金鸡山单元LC-09-03-19 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布局广场用地面积0.18公顷,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0.18公顷,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新城北片区配套服务功能;在《定海城区ZS-DH-51青垒头单元弘生南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结合定海城南片区城市更新规划新增一处文化体育用地,目前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定海城南体育综合体,配建室内篮球馆、图书馆、游泳馆等综合场馆,新空间新面貌为定海城南片区注入全新城市活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各类规划的落实,努力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市委市政府对改善公共服务高度重视,切实把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全面统筹,积极推进。目前已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涵盖22个市级部门以及各县(区)、功能区,横向覆盖部门、纵向贯通市县的工作体系。编制形成公共服务一体化“1+8”方案体系,“1”即《2024年舟山市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行动方案》,“8”即教育、医疗、养老、安居等领域子方案,清单化推进各项具体任务。已向上争取省支持舟山两批举措65项,印发实施《舟山市公共服务一体化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工作方案》,15家市级部门、近50亿元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础上,努力提供多元、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关于打造便民服务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一)围绕高质量城市建设,积极打造便民生活圈

2023年,我市组织出台《舟山市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配齐配强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努力建设高水平普惠均衡的便民服务体系。建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商务、住建、民政等13个部门参加的工作专班。各县(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以及街道社区充分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推进“问需于民”深入调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完善社区功能,餐饮、零售、生鲜、金融、洗涤、家政、康养、健身、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业态得以保障和发展。目前,我市已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定海区和嵊泗县获首批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有5个社区入选国家级试点便民生活圈。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便民生活圈实施意见,进一步摸清城市社区商业网点底数以及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需求等,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实行“一圈一策”,服务“一老一小”,科学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二)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持续加强文化地标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文化设施。统筹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完成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市美术馆、定海区非遗馆、普陀朱仁民艺术馆、普陀渔港文旅驿站、岱山安澜阁相继建成开放。2023年,全市新增文化驿站5个、岛与书房7个,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4284.81平方米,排名居全省前列。积极开展文化节庆活动。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东海音乐节、浙音室内管弦乐团专场音乐会、银河列车音乐节、“有粉就浪”音乐节以及“嗨歌吧”“跟着音乐去露营”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了“阿拉过节嘞”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打造“千岛千讲”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培育“星辰大海 阅见未来”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品牌,持续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偏远海岛乡镇。2023年完成送戏下乡1675场次、送书下乡1.5万册、送讲座(展览)3380场次、文化走亲113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046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计巍;联系电话:2281733)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