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5002/2024-198833

  • 文号:

  • 发布机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2024-09-03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83157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4-09-03 16:4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级各民主党派:

您们提出的“理顺体制机制 破解‘急难愁盼’ 推进海岛居民可知可感可及的 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后续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健全完善各项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您所提的四方面建议,我们回应如下:

自去年7月10日王浩省长将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项重大试点任务交给舟山以来,始终关心舟山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情况,连续6次批示并在省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全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部署推进会上强调,要求舟山市坚持问题导向和试点示范,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今年4月份,王浩省长实地调研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情况,充分肯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悉心指明下步工作重点,为我们试点工作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构建顺畅高效组织架构

为强化全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统筹力度,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涵盖22个市级部门以及各县(区)、功能区,形成横向覆盖部门、纵向贯通市县的工作体系,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重要问题,协调解决多跨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例会,听取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研究审议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局性、综合性重大事项。市县两级均建立总专班和各专项组,总专班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打破条块壁垒,多跨协同推进,实体化运行。构建晾晒、比拼的责任落实机制,聚焦重点改革任务和项目建设,梳理形成年度和月度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举措和完成时限,并把每项工作任务穿透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每一项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办。

二、结合重大战略,一体提升海岛公共服务水平

(一)努力提升海岛公共服务水平。市委市政府积极结合重大战略,布局好一批群众有感可及的公共服务项目。一是“七优享”指标扎实提升的成果。高质量完成31项重点指标、45项重大任务,力争重要指标达到省均以上水平,核心指标大幅提升进位。二是标志性项目建设的成果。加快推进薄弱机构撤并、示范点位提优、民生综合体打造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可看可学的建设成果。三是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切实提升的成果。围绕均衡可及优质共享目标,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七个有”向“七个优”迭代提升,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二)高度重视争取转换考核方式。舟山体量小、人口少、分布散,为适应现行的考核体系,既造成资金量投入巨大,也带来偏远海岛设施低效利用等问题。为解决考核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市级部门按市域一体化要求积极探索差异化考核机制,多次向省级部门对接,突破现行以行政区划为对象的考核体系,优化调整为以市域为整体的一体化考核。目前,浙江省“七优享”工程中的23项指标和45项任务已按舟山市域一体化进行考核,同时“特殊教育学位供给率”等6项指标实施差异化考核。

(三)努力打造均衡可及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舟山市认真贯彻落实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结合海岛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短板,于2022年6月启动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两年来,累计打造两批共17个创建示范岛,一批偏远海岛重现了生机和活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围绕“统筹一体市域规划”“提升大岛承载能力”“兜住小岛民生底线”“引导人口转移集聚”四大实施路径,聚焦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小岛民生需求保障、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海岛渔农民安居,已形成涵盖8个公共服务领域、39项改革和96个项目的工作清单,清单化推进、全闭环落实。

三、强化上下贯通,建立协调有序的省市联动机制

为加快推进舟山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各项工作早日落地见效,省市两级同向发力,构建了市级提需求、省级有支持、市级抓承接的高效联动机制。市领导多次带队赴省厅对接,就争取省级层面更大力度改革授权、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等积极向上汇报对接。省级部门先后60余次赴我市调研指导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并相继出台省支持舟山第一批、第二批举措65项,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安居、社保等领域及人员编制、财政资金市域统筹等改革任务,现已完成25项,其余40项持续推进。其中:在落实省级异地搬迁补助政策上,分管市领导和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向省厅对接争取海岛搬迁渔农民享受《浙江省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办法》中乡村振兴山区26县异地搬迁支持政策,省农业农村厅对此予以支持,已于5月底赴我市专题调研支持舟山的相关政策。在强化全市公共服务领域转移支付统筹上,省财政厅已将公共服务领域相关转移支付管理委托给舟山,我市印发实施《舟山市公共服务一体化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工作方案》《舟山市财政助力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教育、民政、住建、农业农村、住建等市级部门均制定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使用办法。截至目前,15家市级部门、近50亿元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

各部门同步推进改革攻坚与成果提炼,着力挖掘亮点、提炼典型、培树品牌,确保各领域都能形成“五个一”成果,即固化一批政策、构建一套标准、创新一套机制、形成一批可看可学的点位,最终凝练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推进建立健全全市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迭代《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制定《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各领域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制定印发《舟山市巡回医疗工作方案》《舟山市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舟山市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细则》等37个政策、体制、机制的理论制度成果,提炼总结“共富方舟”“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等典型案例29个、阶段标志性成果32个。

四、推动多元供给,建立群众可知可感的发展格局

群众所需所盼始终是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精准把握群众多元需求,面对公共服务领域众多、海岛功能定位多样等现状,我们坚持调研开路,深入本岛、岱山岛、泗礁岛、六横岛、衢山岛、枸杞岛、嵊山岛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重点了解海岛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及诉求、设施底数以及存在问题短板。同时,对“1+4”岛屿和其他住人岛屿发放公共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表上万份,全面精准了解民生需求,为科学合理、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提供支撑。鉴于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一项改革试点任务,工作推进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下功夫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之后,我们将在全面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础上,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共建共享共商等供给制度,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多元、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王浩省长在舟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和项目“两张清单”,扎实推进改革攻坚破题,并围绕“群众可感可及、指标可晾可晒、周边可看可学”做好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深入提炼特色亮点与标志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舟山经验。同时,全力抓好“30个期盼”在舟山的落实落地,切实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提升海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感谢您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舟山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清单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30日 

(联系人:黄樾,联系电话:17326085817)


附件

舟山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清单

提案案由:  理顺体制机制 破解“急难愁盼” 推进海岛居民可知可感可及的 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提案现状问题

我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仍有较多难点堵点,特别是社保、医疗、教育三大领域仍是海岛群众“急难愁盼”的主要关注点。社保方面,较多农村及偏远海岛老年人仅能享受“新农合”“新农保”等生活保障,虽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已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但与城镇职工退休人员普遍两千元以上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医疗方面,农村特别是偏远海岛医疗力量仍薄弱,卫生院等设施设备和就诊环境明显落后。小岛普遍仅有一间卫生室、一个医生,有时连病患最基本的诊疗和用药需求都难以满足。教育方面,城乡教育壁垒仍未打破,优质资源难以覆盖到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农村教育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仍突出。

提案主要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构建顺畅高效组织架构

推动全市各县区、管委会以及各部门从全域思维、全局高度理解认识舟山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认真领会王浩省长讲话精神,以统一的思想引领建立统一高效的体制机制。

二、结合重大战略,一体提升海岛公共服务水平

将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七优享”工程等重大战略相互融合、一体推进。

三、针对痛点堵点,统筹做好上下联动整合文章

市发改牵头、市资规局配合编制相关规划。结合省级部门已出台的支持政策实施效果,各部门及时整理问题建议,向上争取第二批省对市支持事项。

四、推动多元供给,建立群众可知可感的发展格局

建立正规科学的需求表达机制,鼓励群众全程参与相关政策决策过程。

办理答复意见

自去年7月10日王浩省长将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项重大试点任务交给舟山以来,始终关心舟山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情况,连续6次批示并在省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全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部署推进会上强调,要求舟山市坚持问题导向和试点示范,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今年4月份,王浩省长实地调研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情况,充分肯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悉心指明下步工作重点,为我们试点工作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构建顺畅高效组织架构

为强化全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统筹力度,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涵盖22个市级部门以及各县(区)、功能区,形成横向覆盖部门、纵向贯通市县的工作体系,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重要问题,协调解决多跨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例会,听取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研究审议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局性、综合性重大事项。市县两级均建立总专班和各专项组,总专班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打破条块壁垒,多跨协同推进,实体化运行。构建晾晒、比拼的责任落实机制,聚焦重点改革任务和项目建设,梳理形成年度和月度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举措和完成时限,并把每项工作任务穿透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每一项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办。

二、结合重大战略,一体提升海岛公共服务水平

(一)努力提升海岛公共服务水平。市委市政府积极结合重大战略,布局好一批群众有感可及的公共服务项目。一是“七优享”指标扎实提升的成果。高质量完成31项重点指标、45项重大任务,力争重要指标达到省均以上水平,核心指标大幅提升进位。二是标志性项目建设的成果。加快推进薄弱机构撤并、示范点位提优、民生综合体打造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可看可学的建设成果。三是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切实提升的成果。围绕均衡可及优质共享目标,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七个有”向“七个优”迭代提升,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二)高度重视争取转换考核方式。舟山体量小、人口少、分布散,为适应现行的考核体系,既造成资金量投入巨大,也带来偏远海岛设施低效利用等问题。为解决考核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市级部门按市域一体化要求积极探索差异化考核机制,多次向省级部门对接,突破现行以行政区划为对象的考核体系,优化调整为以市域为整体的一体化考核。目前,浙江省“七优享”工程中的23项指标和45项任务已按舟山市域一体化进行考核,同时“特殊教育学位供给率”等6项指标实施差异化考核。

(三)努力打造均衡可及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舟山市认真贯彻落实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结合海岛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短板,于2022年6月启动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两年来,累计打造两批共17个创建示范岛,一批偏远海岛重现了生机和活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围绕“统筹一体市域规划”“提升大岛承载能力”“兜住小岛民生底线”“引导人口转移集聚”四大实施路径,聚焦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小岛民生需求保障、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海岛渔农民安居,已形成涵盖8个公共服务领域、39项改革和96个项目的工作清单,清单化推进、全闭环落实。

三、强化上下贯通,建立协调有序的省市联动机制

为加快推进舟山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各项工作早日落地见效,省市两级同向发力,构建了市级提需求、省级有支持、市级抓承接的高效联动机制。市领导多次带队赴省厅对接,就争取省级层面更大力度改革授权、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等积极向上汇报对接。省级部门先后60余次赴我市调研指导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并相继出台省支持舟山第一批、第二批举措65项,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安居、社保等领域及人员编制、财政资金市域统筹等改革任务,现已完成25项,其余40项持续推进。其中:在落实省级异地搬迁补助政策上,分管市领导和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向省厅对接争取海岛搬迁渔农民享受《浙江省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办法》中乡村振兴山区26县异地搬迁支持政策,省农业农村厅对此予以支持,已于5月底赴我市专题调研支持舟山的相关政策。在强化全市公共服务领域转移支付统筹上,省财政厅已将公共服务领域相关转移支付管理委托给舟山,我市印发实施《舟山市公共服务一体化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工作方案》《舟山市财政助力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教育、民政、住建、农业农村、住建等市级部门均制定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使用办法。截至目前,15家市级部门、近50亿元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市域统筹。

各部门同步推进改革攻坚与成果提炼,着力挖掘亮点、提炼典型、培树品牌,确保各领域都能形成“五个一”成果,即固化一批政策、构建一套标准、创新一套机制、形成一批可看可学的点位,最终凝练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推进建立健全全市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迭代《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制定《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各领域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制定印发《舟山市巡回医疗工作方案》《舟山市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舟山市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细则》等37个政策、体制、机制的理论制度成果,提炼总结“共富方舟”“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等典型案例29个、阶段标志性成果32个。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