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8009005002/2024-198831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09-03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9-03 16:37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林琳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市域公共服务可及性》收悉,感谢您对舟山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经商市住建局、 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民政局,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走近群众身边,是推动公共服务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一、摸清底数,做好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
自2022年起,我市启动全市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结合调查、体检成果,建立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数,精准定位短板设施和短板社区。2023年,完成117个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评估,共计普查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562条。2023年全市城镇社区专项体检评价指数为69.37, 较2022年提升6.79分,位列全省第五。
二、加强规划,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我市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顶层布局规划。我市构以建中心城区-市域副中心-专业化城镇(离岛特色城镇)和渔农村四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体系,统筹群岛特色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例如在中心城区新城区域重点完善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博物馆、公共美术馆、海洋科技馆、海洋会展中心、大剧院等,国际领先的研发和创新中心,具有区域服务功能的高等教育、文体场馆和医疗设施,形成完备的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医疗体系。
我们也聚焦群众家门口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的建设和配置工作。如民政领域,我市按照“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原则,优先保障“一老一小”,兼顾全龄,打造多功能融合的民生服务综合体,建设标准参照《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导则(试行)》执行。“以 15 分钟公共服务圈”为抓手,主动感知回应群众的不同需求,按需配置服务,补齐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高效性、可及性和便捷性,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首批 4 家民生服务综合体建成运营。同时为精准分类满足海岛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助餐服务需求,解决老人急难愁盼问题,我市以“幸福食堂”为主阵地,建设形成“幸福食堂+中央厨房+照料中心+邻里互助”的海岛特色助餐体系,目前已建成 14 家“幸福食堂”,助餐点 117 个,助餐覆盖率 80%。今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新建 8 家“幸福食堂”中 5 家已建成试运营,并组织开展验收评估,完善提升后正式开业,并且在配送餐服务中,试点推广多套餐和慢病忌口响应服务,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三、有的放矢,精准开展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当前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因地制宜补齐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功能服务植入织补,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从局域供给向全域覆盖, 2023年全市共建成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110个。2024年我市已启动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8个项目入选本年度嵌入式服务项目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22个,建设中项目18个,开工率达68.9%,完工率达37.9%。
在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整合社区及周边空地、荒地、政府公共用房等空间资源和运营资源,灵活采取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配套相关设施,加强空间的集约复核利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打造一站式邻里中心,突破传统党群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大厅概念,设置其他功能空间,实现功能复合利用。如岱山蓬莱未来社区聚焦邻里场景塑造,采取微“改造精提升”策略,对邻里中心2800 ㎡、童乐公园1160 ㎡、飞鱼森林1065 ㎡整体优化,有效破解空间不足不通难题,充分发挥每一方、每一寸空间作用;改建原中心幼儿园为一站式邻里中心,设置少儿成长驿站、未成年人保护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智慧化卫生服务站、健身房、幸福学堂、屋顶运动场地、相亲角等功能,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四、鼓励参与,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样化
深化全国首创的“幸福驿家”民生集成服务,在小岛上建设为海岛群众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民生集成服务的场所,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做实“8+X”(卫生健康、养老服务、商品物流、精神文化、便民服务、救助、扶残、法律援助服务)服务,推动偏远海岛民生服务整体下沉、全面覆盖,打造小岛上的民生服务综合体。到年底建成 12 家,2025 年按需实现应建尽建。重点加快解决快递“最后一米”问题,目前各地在“幸福驿家”内因地制宜地设置了快递服务点,并通过村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为海岛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村民开展快递代运输代投服务。“幸福驿家”模式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入《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建设案例汇编》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刊文点赞。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将继续做好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不断提高市域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是进一步细化服务设施的科学合理规划。坚持以群众公共需要为根本,充分听取居民需求,按照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要求科学配置服务功能。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集约建设力度。进一步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改建和新建相结合,坚持功能可拓展、空间可转换、标准能兼容等要求,加快社区服务设施集约建设。坚持量力而行、集约发展,根据不同区域功能、不同社区实际,科学配置功能场景,统筹存量改造与增量建设,最大化高效利用资源。
四是激活各类资源。继续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提高运营主体的资金平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支持其他行业发挥自身优势,跨界提供普惠政策。继续结合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免费或低价提供场地空间给社区,吸引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机构等资源多方参与,分摊运营成本,推动优质普惠服务下沉。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真诚地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舟山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清单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8日
(联系人:徐松乔 电话18857069072)
附件
舟山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清单
提案案由:加快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市域公共服务可及性
提案现状问题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生需求出现新期盼,共同富裕提出了新要求。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能否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如何提高我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课题。 |
提案主要建议 | (一)找短板,统筹规划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开展城市体检,摸清底数,查找短板,整体谋划推进不同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功能配置、服务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力求做到配置合理科学、功能比例协调、供需匹配精准。 (二)补不足,按需设置社区公共服务功能。要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地补齐养老、托育、健身、停车、充电、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小修小补”点等设施短板。要问需于民,鼓励居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项目设计,按需精准嵌入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三)强转化,精准嵌入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建设。设施建设过程中,要遵循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的建设标准,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和资金来源,不盲目求新求多,平衡好“新”与“旧”、“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提升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重合作,合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样化。随着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复杂化与居民权力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结构性改革。 |
办理答复意见 | 一、摸清底数,做好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 自2022年起,我市启动全市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结合调查、体检成果,建立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数,精准定位短板设施和短板社区。 二、加强规划,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我市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顶层布局规划。我市构以建中心城区-市域副中心-专业化城镇(离岛特色城镇)和渔农村四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体系,统筹群岛特色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有的放矢,精准开展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当前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因地制宜补齐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功能服务植入织补,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从局域供给向全域覆盖 四、鼓励参与,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样化 深化全国首创的“幸福驿家”民生集成服务,在小岛上建设为海岛群众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民生集成服务的场所,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做实“8+X”(卫生健康、养老服务、商品物流、精神文化、便民服务、救助、扶残、法律援助服务)服务,推动偏远海岛民生服务整体下沉、全面覆盖,打造小岛上的民生服务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