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8009005002/2024-198830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09-03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9-03 16:3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工党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综合施策促集聚 以高质量人口发展持续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建议》(第83159号)已收悉,感谢您对于人口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经商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市经信局,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人口繁荣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深入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各类人口问题凸显,如人口集聚能力较弱,边远小岛人口流失严重,户籍人口增长后劲不足,劳动力资源总量持续降低等。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从优化产业布局、多措并举抓好人口引进等方面着手,着力破解难题,全面推进我市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一、优化产业布局吸引人口集聚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国家及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等创新项目给予奖励。《舟山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暨资金管理办法》中进一步对奖励资金予以明确。二是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聚力打造“155”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力推进石化和新材料千亿级核心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发展船舶和水产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创建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市特色产业螺杆塑机企业、为之配套服务的螺杆服务型平台以及一些定制化项目。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开展各类工业设计提升活动,挖掘行业创新潜力,加速设计产业与多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化“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培育更多的新产业,如枸杞岛与阿里合作打造一米八产业园有效带动贻贝产业;蚂蚁岛仓库综合体项目引入小岛创客,实现了蚂蚁岛休闲业态从零到有的突破。
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城市
一是聚焦优质均衡,提升服务水平。教育领域,全面实施随迁子女无差别就读公办学校;全市11所市属普通高中均与省内优质高中结对。医疗领域,5所市县级医院高效承接省内优质资源,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深化市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改革,实现城乡医疗资源深度共享;“共富方舟”巡回诊疗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院前急救空中救援覆盖全部大岛。医保领域,全面取消基层就医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率先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医保待遇“一地签约全市共享”,率先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养老领域,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289名特困(失能)人员已在“1+4”大岛集中供养,覆盖率72%。推广“幸福驿家”“幸福食堂”,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体系和偏远海岛民生兜底保障网。就业服务领域,创新打造海岛乡创基地、共富工坊、特色零工市场和工匠学院,提供家门口的创业就业机会。交通物流领域,深化“蓝色岛链”工程,25个偏远海岛实现“菜篮子”商品配送全覆盖,农村物流配送基本实现1天1次。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沪舟甬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均获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优化设施布局,提升承载能力。编制舟山市“1+4+12+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扩大优质供给,提升县域承载能力。现已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7所,新增学位5091个,推动学龄人口稳妥有序集聚;以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建设4个集养老、文体、便民等于一体的民生服务综合体。对小岛和偏远海岛,重点强化公共服务资源整合,逐步消除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和低端养老机构。
二是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目前,全市还有常住人口100人以下岛屿15座。去年以东绿华岛和东库岛为试点,先行实施了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引导偏远海岛居民向泗礁岛集聚,并落实嵊泗县整村搬迁农户享受省级异地搬迁补助政策。
三、聚焦美丽乡村推进海岛复兴
一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和美乡村“百里海乡画廊”建设,积极培育农创客,招引外来人才融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人口集聚。编制完成 《舟山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在全国首次发布 《美丽海岛建设规范》团体标准。二是深化“一岛一功能”发展。根据海岛资源禀赋,实施特色产业导入、公共服务提升等八大工程,去年引进特色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6.9亿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9%,实现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双提升,推进边远小岛复兴。
四、多措并举抓好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鼓励优生优育。政策体系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 《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统筹实施包括经济、假期、服务、政策等5方面的行动举措、 16条一揽子针对性措施,同时推动各县(区)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措施。普惠托育方面,出台《舟山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给予建设经费、运行资金补助;二孩、三孩婴幼儿入托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孩/月补助。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鼓励新建、扩建幼儿园根据服务区域范围内婴幼儿数量统筹考虑设置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
二是加强人口引进。户籍限制方面,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出台了一系列“零门槛”落户和取消社保年限、降低租赁房屋的居住时间等政策。对比周边城市户籍政策,我市户籍政策学历要求为全省最低。人才保障政策实施方面,制定了《舟山市高校毕业生来舟就业政策升级实施细则》,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及符合我市鼓励就业需求的技校生已纳入人才保障范围,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等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技工学校毕业生已取消户籍限制并被纳入创业扶持重点群体给予政策倾斜。子女教育方面,做好3所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撤并转型方案的谋划工作,推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向常住人口全面覆盖,力争2024年持有居住证且有需求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100%。
三是做好就业辅助。组建一批高校引才工作站,建立校地双方实时互动的推介招聘模式。通过推行一校一码一招聘,将“云端招”与“设摊招”两种招聘模式充分融合。2023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0760人,其中,全市共招引7590名舟籍学子回舟留舟就业创业。
四是助力创业创新。落实创业社保补贴、就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为青年创业减轻社保、场地租金等方面的压力。与11家银行签署创业担保贷款合作协议,组织举办创业大赛,出台 《舟山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助力创业创新。积极开展“小岛你好”乡村创业基地建设,为青年创业者到乡村创业搭建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引导支持石化、船舶修造等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服务环节,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继续开展工业产品优秀设计奖评比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推动设计赋能。抓好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人口集聚。二是加大人才引进。不断加大农创客招引力度,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吸引外来人才和舟山籍学生来舟创业。完善帮扶措施,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返乡大学生创业之星”的选树奖励和奖励工作。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婚前教育、新婚辅导,提供婚姻家庭健康咨询和婚育指导等服务,加强新婚夫妇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减少婚姻家庭纠纷,进一步提高人口质量。同时指导各婚姻登记机关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工作,发放相关宣传手册等。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真诚地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舟山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清单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X日
(联系人:王梦燕 联系方式:18868006930)
附件
舟山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清单
提案案由: 关于综合施策促集聚 以高质量人口发展 持续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建议
提案现状问题 |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生育政策和人口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且不断取得成效。但由于人口问题具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加之人口发展的巨大惯性作用,我市人口发展存在一些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人口集聚力较弱。“七普”数据显示,10年来我市常住人口增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户籍人口增长后劲不足。女性初婚人数少、生育旺盛期妇女少,出生率低、生育意愿低,导致户籍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三是劳动力资源总量持续减少,比10年前减少了10.76%,渔业等传统产业后继无人情况凸显。四是边远小岛人口严重流失,离岛空心化趋势加速,部分海防前哨将没有“守岛人”。 |
提案主要建议 | 一、聚焦产业政策调整,以产业大发展促人口集聚 突出产业发展在人口集聚中的关键作用,把吸纳就业人口纳入奖励扶持政策的重要指标,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产兴业、以业聚人”。 二、聚焦竞争力提升,以美好宜居城市促人口集聚 聚焦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提升,对标对表长三角节点城市,努力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令人向往的现代海洋城市,促进全面开放和人流物流聚散。以产城人融合的理念,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县城人口集聚核心功能。以公共服务市域一体化推进岱山、嵊泗区域加快发展,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短板,稳住人口下降趋势。 三、聚焦偏远海岛复兴,以美丽乡村促人口集聚 突出重点,通过推进互联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进一步推进离岛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减缓千人以上离岛乡镇人口下降趋势。 四、聚焦重点群体发力,以硬核政策促人口集聚 着眼“育龄”群体,打响生育促进攻坚战,通过延长产假、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育儿补助等生育政策,在破解“不能生、不愿生、不敢生”问题上不断创新突破出实招。着眼外来青壮年人口群体,打响人口引进争夺战,以住房保障政策、落户政策、子女教育政策、社会保障等最优政策组合,在各地区“抢人大战”中赢得主动。 |
办理答复意见 | 一、优化产业布局吸引人口集聚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国家及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等创新项目给予奖励。二是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聚力打造“155”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力推进石化和新材料千亿级核心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发展船舶和水产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创建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市特色产业螺杆塑机企业、为之配套服务的螺杆服务型平台以及一些定制化项目。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开展各类工业设计提升活动,挖掘行业创新潜力,加速设计产业与多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城市 一是聚焦优质均衡,提升服务水平。教育领域,全面实施随迁子女无差别就读公办学校;全市11所市属普通高中均与省内优质高中结对。医疗领域,5所市县级医院高效承接省内优质资源,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深化市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改革,实现城乡医疗资源深度共享;“共富方舟”巡回诊疗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院前急救空中救援覆盖全部大岛。医保领域,全面取消基层就医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率先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医保待遇“一地签约全市共享”,率先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养老领域,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289名特困(失能)人员已在“1+4”大岛集中供养,覆盖率72%。推广“幸福驿家”“幸福食堂”,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体系和偏远海岛民生兜底保障网。就业服务领域,创新打造海岛乡创基地、共富工坊、特色零工市场和工匠学院,提供家门口的创业就业机会。交通物流领域,深化“蓝色岛链”工程,25个偏远海岛实现“菜篮子”商品配送全覆盖,农村物流配送基本实现1天1次。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沪舟甬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均获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优化设施布局,提升承载能力。编制舟山市“1+4+12+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扩大优质供给,提升县域承载能力。对小岛和偏远海岛,重点强化公共服务资源整合,逐步消除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和低端养老机构。 二是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去年以东绿华岛和东库岛为试点,先行实施了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引导偏远海岛居民向泗礁岛集聚,并落实嵊泗县整村搬迁农户享受省级异地搬迁补助政策。 三、聚焦美丽乡村推进海岛复兴 一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和美乡村“百里海乡画廊”建设,积极培育农创客,招引外来人才融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人口集聚。编制完成 《舟山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在全国首次发布 《美丽海岛建设规范》团体标准。二是深化“一岛一功能”发展。根据海岛资源禀赋,实施特色产业导入、公共服务提升等八大工程,去年引进特色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6.9亿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9%,实现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双提升,推进边远小岛复兴。 四、多措并举抓好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鼓励优生优育。政策体系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 《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普惠托育方面,出台《舟山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给予建设经费、运行资金补助;二孩、三孩婴幼儿入托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孩/月补助。 二是加强人口引进。户籍限制方面,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出台了一系列“零门槛”落户和取消社保年限、降低租赁房屋的居住时间等政策。人才保障政策实施方面,制定了《舟山市高校毕业生来舟就业政策升级实施细则》,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及符合我市鼓励就业需求的技校生已纳入人才保障范围,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等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技工学校毕业生已取消户籍限制并被纳入创业扶持重点群体给予政策倾斜。子女教育方面,做好3所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撤并转型方案的谋划工作,推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向常住人口全面覆盖,力争2024年持有居住证且有需求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100%。 三是做好就业辅助。组建一批高校引才工作站,建立校地双方实时互动的推介招聘模式。通过推行一校一码一招聘,将“云端招”与“设摊招”两种招聘模式充分融合。 四是助力创业创新。落实创业社保补贴、就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为青年创业减轻社保、场地租金等方面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