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5005/2024-198631

  • 文号:

    舟科议函〔2024〕17号

  • 发布机构:

    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2024-07-01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舟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98号议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4-08-09 10:49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科学技术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尊敬的梅德庆11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增强人才服务“985”行动作用的议案》收悉。根据办理分工该议案由我局主办,结合市委组织部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人才了解我市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渠道方面。一是海洋优势产业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已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油商大会、第九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浙江省数字海洋产业链合作大会等高级别会议。2023年吸引300余家名企名校、1500余名专家学者形成信息流、资源流汇入舟山,成功签约20余个重大项目,涉及协议总金额近800亿元。在《舟山日报》竞舟客户端设置创新深化专栏,刊播宣传报道300余篇,经新媒体转载后总浏览量150w+。《人民日报》《浙江新闻联播》《浙江日报》等省级、国家级媒体持续关注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星辰大海计划等舟山重大创新成果,向全国展示舟山创新风貌。二是人才聚舟行动成效明显。我市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创新推出青年人才聚舟行动。针对在舟学子,重点推出学子留舟大礼包,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为高校毕业生聚舟留舟加码;针对海外游子,邀请海外青年人才在舟访学留学、考察交流,并给予其来舟交通补贴、双创资助以及科技攻关奖励;针对青博赤子,出台青年博士专项政策,定期发布海洋博士招贤帖。2023年已成功召开第一届百名博士引荐会,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引荐来自生命健康、海洋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领域的青年博士百余名。

(二)关于人才和产业、企业需求对接互动方面。一是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市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2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7,市技术创新中心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602022年我市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41.81%,同比增长0.87个百分点二是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领军企业主导的绿色石化新材料产科教创新共同体成功列入首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目前已有包含相关政府部门、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等在内的53家单位加入;岱山试验基地加快项目中试,目前已集聚51名核心科技人员,解决新材料行业关键技术5项;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举办联盟成立大会,引进院士专家领衔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团队,突破关键技术3项,开发新产品4个。三是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度越来越高。我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开展合作,正在着手编写海洋经济发展蓝皮书,绘制产业人才发展图谱,提前布局与产业相适应的人才链。市委人才办联合我市相关经济部门,全面排摸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积极联系对接海内外人才资源,开展绿色石化、船舶海工、海洋生物等产业领域的产才对接会,全力支持链主企业、科技型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育高层次人才52人,引进高校毕业生7295人,同比增长15.68%

(三)关于人才获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支撑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持续深化。2023年,我市出台了《舟山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支持在舟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赋权改革试点2023年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成功入选省级试点单位。印发了《舟山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浙里舟转行动方案(2023—2026年)》,积极打造我市科技成果浙里舟转品牌,去年已累计征集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571项,累计实现科技成果交易45项。二是校企产业创新合作成效明显。推动在舟院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创新合作,如浙大海洋学院副教授潘依雯团队研发海上人工上升流装置技术,应用和服务于嵊泗贻贝养殖,据测算,应用该装置有望使贻贝养殖亩产量提升10%以上、产值增加200万元,贻贝养殖碳汇能力提升20%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升级人才引育体系。以科技创新产业化实践为目标,培养产学研用融合型人才。精准引培高端科技人才,深入实施舟创未来海纳计划,选准方向切口,加大领军型人才和外国专家的引进力度;推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自主评聘推荐,提升企业在科技人才评聘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性,推动更多的学术科研人转变为企业科研人

(二)整合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中试平台,围绕创新全生命周期,集成全市设施设备、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科研辅助等产业创新资源,丰富应用转化场景建设,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加快落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三)培育基础研究体系。提升在舟高校院所基础研究实力,引导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涉海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提高学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培育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打造高质量研发投入主力军

)深化成果转化体系。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范围,指导高校院所及研发机构申报省级赋权改革试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网上技术市场等线上技术交易渠道,全年发布成果和需求300项以上。

(五)革新科技工作体系。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服务于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的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支持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提高科技工作质效。

感谢您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471

(联系人:王奋芬,联系电话:0580-2282126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