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5001/2024-198739

  • 文号:

    舟政办提函〔2024〕10号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4-08-21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83130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4-08-26 11:5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民盟市委会、俞冉暄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建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建议》提案收悉。该提案被列为2024年度市政府洪碧副市长领办的重点件。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共同抓好办理工作。经研究,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生命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

生命教育涵盖人的生存、生活和个人成长发展全过程,适用于全社会所有成员,外延丰富,意义重大。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将其作为培养青少年生命意识、生活能力的重要环节和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早在1999年,我市普陀区就梳理提炼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八大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生命教育逐渐被越来越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其他教育活动融合。我市各地各校不同学段尽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总体均在国家课程体系内予以全面覆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进一步深化。

(一)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生命教育在学校国家课程中有着多层面的体现,显性课程方面包括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心理健康、劳动及班队课等;隐性课程方面包括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我市各中小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生命教育课时与内容(如道德与法治课每周2课时;体育课每周2—4课时,并每天安排户外活动课;心理健康课每月2课时;劳动课每周1课时等)。此外,各地各校还普遍开设“生命、生存、生活”专题课程。

(二)生命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情况。

一是丰富校内活动阵地建设。各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开设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和“离校最后一课”;每月开展不同内容的安全演练,每年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月(日)教育活动。二是加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各级教育部门与市生命教育体验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长期合作,依托各类公益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奉献社会。三是拓展生命教育对象。将生命教育纳入家长学校课程培训,一般每学年开展一次专题培训。

(三)生命教育师资情况。

各级教育部门致力树立“人人都是生命教育教师”理念,尤其是在班主任、体育与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上力求达到“量质齐升”。尽可能选聘高学历、高职称、经验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目前本科及以上学历为90%,中级及以上职称占67%,五年以上教龄约80%。努力做到配好配强体育教师,全市现有622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16.88%,比例为各学科前列。全市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为98%,计划于2025年底达到100%;专任教师C证以上持证率100%,B证持证率预计2024年9月底将提升到21%(省定要求15%)。各类教师均接受由专业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系列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


二、多措并举,持续立体推进学校生命教育

(一)媒体融合,加大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宣传力度。

一是强化媒体宣教。2023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年合计播出健康科普类栏目100多期;《新区教育》周刊每周专版展现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状态;电视品牌栏目《好孩子》《小孩不一样》被推荐为优秀文化产品;利用新媒体、户外大屏、宣传栏等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教。二是投放公益广告。市文明办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公益广告大赛,“舟山发布”“文明舟山”及“竞舟新闻”APP等新媒体宣传矩阵以及校内外宣传平台加大未成年人公益广告刊播力度。三是营造网络环境。持续加强“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二)课程整合,构建未成年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除学校国家课程外,我市整合安排“安全、法治、心理健康”等内容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通过“专家进校园、消防面对面、安全体验”等开展安全教育。今年春季“开学第一课”覆盖全市所有211所学校(幼儿园),推送安全专题400余篇、安全专题讲座200余场。做好主题教育与安全活动整合,各校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月、国家安全教育日、防溺水等各类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将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科学、劳动等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到主题活动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安全课程。

(三)实践契合,丰富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活动形式。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指导各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2023年组织了“‘八八战略’在指引我们的新时代”宣传教育活动,策划了“走东海云廊绿道,看五山水利工程”等10余项重点系列活动。推广全民阅读,2023年全年组织“夏日唤醒 相阅岛城”最美阅读空间打卡活动、“小小书香大使”公益短视频征集和“护苗·2023”舟山市少年朗读者大赛等阅读活动超过3000场次,进一步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

(四)医教结合,强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障支持。

市二院与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学院、新区旅职学院建立协作关系,开通绿色通道,到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教育、卫健、红十字会等部门每年组织社会心理服务和基层精神卫生骨干培训,积极开展面向师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2023年举办进校园22次,受众青少年6000余人次,并推出6期亲子教育线上直播。心理热线24小时接受学生咨询,每年服务300人次以上。成立工作专班,构建由部门、学校、家庭参与的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同网络,全市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逐年下降。

(五)家校社统合,落实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家庭守护。

全市各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开设一次生命教育相关专题培训,常态开展“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并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等主题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家教理念。创新开展“阿拉娘家人”家庭心理赋能项目,推出家庭教育云课堂、亲子养育线下团体辅导、线下困境儿童家庭心理援助个案辅导等服务,提升家长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意识。

(六)部门聚合,构筑未成年人校内外生命安全屏障。

教育、公安广泛合作,统筹建立“信息共享、校外监管、信息通报、定期会商”等机制,切实做好“德育、心理两类学生”排摸、干预。相继举办全市“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关爱未成年人“青春·融守护”试点、“预防在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座谈等活动,全力筑牢预防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线。应急、城管、交通、住建、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持续对各地各校“三防”、交通、消防、防溺水和体育场馆、食堂寝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开展全面排查、动态整治。全市校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安全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实现连年下降目标。


下步,我市将始终以抓住生命教育实效为核心,以丰富生命教育内涵为抓手,以整合生命教育课程为途径,以凝聚部门合力为关键,以强化家庭支持为拓展,推动未成年生命教育长足发展。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21日

(联系人:市教育局 林玲,联系电话:13758009319)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83130号提案的复函.pdf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