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8009005023/2024-197691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08-01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8-01 16:3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蒋涛等11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要素保障的议案》收悉。经我局会同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办仔细研究。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舟山的民营经济不但是传统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行业“主力军”,也在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海洋经济创新领域勇挑重担。民营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用地用海等自然资源要素的保障,舟山作为海岛城市,各类资源稀缺,建设空间有限,更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实践,从多维度多角度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
(一)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今年3月底,《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总体规划提出打造群岛型、国际化、高品质的中心城区,构建本岛南部生活、中部生态、北部生产的空间结构。其中北部作为产城融合发展带,总体规划充分保障工业用地规模。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层层落实,将更好的优化产业布局空间,在规划确定的产业园区范围内,预留合理的发展用地空间。在下一层级规划编制中,充分对接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科学规划预留产业用地,在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等方面予以协调。
(二)加大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规模划定。在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控基础上,促进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集中合理布局。保障工业用地规模,确定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工业用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并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22平方公里;同时保障物流仓储用地规模,确定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物流仓储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
二、多渠道强化指标保障
(一)强化土地指标保障。坚持要素跟着好项目走,落实分级分类保障,做到突出重点、精准配置,全面支撑民间投资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于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和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项目,由国家统一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于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清单,特别重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省可分别给予100%、60%和40%的新增用地指标奖励保障。对于其他项目,通过向上争取各类新增用地指标,统筹地方盘活存量土地而获得的计划奖励指标,对民营经济好项目用地实行用地指标应保尽保。2023年,保障民营经济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数占全年省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数的73%。同时探索推出“云上选地”“土地超市”等应用模块,畅通信息渠道,让企业充分掌握各类土地信息。
(二)拓展要素保障渠道。舟山土地资源稀缺,围填海区块也是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重点。我们按规划引导项目向历史围填海区域集聚。全市目前可利用历史围填海面积约一万亩以上,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区块,已基本成陆,开发条件较好。我局将进一步创新集成政策,推动各建设项目在历史围填海区域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三、积极创新用地政策
对民营企业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和在原有存量土地上合理改造的用地需求,实施多项多元化、差异化的土地政策支持。
(一)实施差异化供地方式。按照投资项目不同行业生命周期,除一次性出让外,鼓励实施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供地方式,通过土地供应方式的合理确定和使用年限的合理设定,可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二)鼓励企业“零土地”技改。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可在自有工业用地上通过加高层高或者加盖厂房提高容积率进行扩建、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利用厂区内空闲地新建生产性用房进行改造,不需要增收土地价款。
(三)支持混合产业用地供应。针对企业有混合用途需求的,依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确定主导土地用途、空间布局及比例,在单一主导工业用地用途确定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得低于50%的基础上,可实现工业+研发、工业+办公、工业+商业等混合用途设定。
四、持续开展低效整治
大力推进全市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闲置土地处置和储备土地的开发利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各类政策,支持企业实施“退二优二”、“退二进三”。我市从2021年启动低效企业三年整治行动,从“零散式”“碎片化”整治向“系统化”“一体化”升级,逐年提标、逐年推进。结合我市产业特点、低效企业成因和现状,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鼓励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其他工业企业。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倒逼低效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4100亩。
五、大力推进小微园区建设
小微企业园是促进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规范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众多中心民营企业用地需求的有效途径。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建成并通过省级认定的有小微企业园18个,面积达854亩,其中生产制造类小微园10个,集聚各类小微企业共553家。通过大力推进小微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园区外企业向小微企业园集聚,有效解决了我市部分工业企业用地困难的痛点堵点。
六、高效打造助企平台
全市聚焦企业各类需求,构建了高效闭环解决模式。
(一)建立线下企业服务中心。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化推进市本级、县(区)、功能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服务驿站建设,构建“1+9+N”增值服务架构,打造“一心多岛(园区)多链条”为企服务综合体。
(二)推进助企服务专员一站式配置。按照一个牵头部门、一名分管领导、一名首席服务专员、X个服务专员的“1+1+1+X”架构配置板块服务力量。
(三)开发“舟到助企”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畅通为企服05802281890热线电话、贯通12345平台,通过企业服务中心线上线下渠道,全量收集涉企问题。
(四)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全面实施规划用地“多审合一、从证合一、多验合一”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模拟审批、带方案出让等方式,实现“拿地即开工”。在企业建设项目报建和不动产登记服务上,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涉企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助力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下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狠抓各项惠企政策的落实执行,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促进舟山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