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8009005004/2024-197447
舟教提函〔2024〕21号
市教育局
2024-07-05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7-05 15:3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民进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统筹推进市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加快构建优质海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注。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就“以规划为引领谋划市域一体教育基础设施布局”建议
一是总揽全市学校布局。市教育局按照“1+4+13+X”的布局思路,出台实施《舟山市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建设布局规划》,谋定区域发展策略。一是在舟山本岛,持续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农村学校布局优化和办学条件提升;二是在岱山、嵊泗、六横、衢山四大岛,以对现有学校改建、扩建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的主要方式,对办学规模持续处于低位的学校适时予以撤并,推动教育资源整合提质;三是在其他小岛,全力推进小规模学校整合撤并,引导和帮助学龄人口向大岛集聚,共享优质教育。
二是提升大岛资源供给。市教育局在“1+4”岛屿谋划实施21个学校建设项目,计划到2025年在“1+4”大岛累计新增学位13947个,做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蛋糕”。2023年,完成7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提升本岛核心城区和岱山中心区域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总投资12亿元,合计新增学位5091个;2024年完工7个项目,分布在本岛核心城区和嵊泗中心区域,总投资7亿元,再新增学位4740个;2025年完工6所,全部集聚在本岛核心城区,总投资19亿元,新增学位4116个。
三是推进学校整合撤并。市教育局按照“先建后撤、积极稳妥”原则,“一校一策”推进学校整合撤并,启动实施了37个小规模学校、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和低端薄弱幼儿园的撤并(转型)项目。2023年,共撤并小规模学校3所、低端薄弱幼儿园11所,盘活教师编制47个,每年约1767万元资金随学生、教师向大岛配置,1000余名学生通过撤并得以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2024年,继续撤并7所小规模学校和4所低端薄弱幼儿园,实现100人以下的海岛小规模学校全部退出。全市初中阶段学生99%以上在“1+4”大岛接受优质教育,99%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1+4”大岛就读,超过80%的学生在城区学校就读。
二、就“聚焦城乡一体,校际均衡,提高多跨教共体改革实效”建议
一是深化学前教育片区化管理。聚焦扶持低等级幼儿园和新办园,组建起“以优带弱、带新”片区化管理共同体18个,每学期围绕党建工作、园务管理、课程建设、后勤管理、家园共育等五大方面开展互助监督、资源共享、协同共进。探索“1+N”新型幼小协同模式,全市109所幼儿园(包括分园)和57所小学全部结对,舟山“融会式”幼小科学衔接入选省学前教育“金名片”。目前,3个县(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全市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近9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8.1%,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创新义务教育多跨城乡共享。打通“强带弱、老带新、城带乡”内外循环,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同岛”融合型、“跨岛”共建型、“跨地区”(甬舟、沪舟)协作型等多跨模式,共享学校占比已达100%。积极开展同步课堂、集体教研等线上交流和师徒结对、异地跟岗、示范分享等线下合作,进一步缩小了校际差距。目前,3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省级评估通过率位列全省第二,义务教育阶段省现代化学校创成率居全省第一。
三是推进普通高中结对扩面增效。在去年两所“县中”结对取得实效基础上,今年推进9所普通高中加入结对行列,实现全市公办普通高中与省内优质高中“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引入省内优势资源推动力,围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资源共享三个维度搭建共享合作平台,推进结对学校双方在集体研训、骨干教师委培、学优生培养、研学、命题、检测等方面做到“六个同步”,实现“课程、教材、教法”同标同质同效。此外,在勾山地块新建勾山区域高中开展部分寄宿制办学,招收城区学生。
三、以改革创新驱动提升海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一是推进教师“市管县用”改革。按照“市管县用”总体思路,分别明确市、县(区)各自管理职责,强化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市管职责,压紧压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以省标为上限,对现有超标准配置的教师编制和人员实行“双控”,严把年度用编计划审批,计划在6年内化解超标准配置编制和超编用人的问题,实现教育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益的“双提升”。
二是强化海岛教师专业培养。自2023年开始,通过省厅支持,“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对山区海岛县每个县区各增加1个名额,我市共增加4个名额,今年继续保持4个增加名额,今年共申报24人。组织开展2024年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目前已遴选推荐15名教师参加2024年国培、骨干教师和赴国外研修,并向海岛教师倾斜,放宽年龄、职称、任教年限等条件限制。加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全市遴选25名教师参加教育高层次研修班,作为特级教师后备培养人选。
三是加大对海岛送教支教力度。争取省“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开展“组团式”支教,已有15人支援定海金塘中学、普陀蛟头中学、岱山大衢中学,发挥名师团队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提升海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支教已覆盖我市各县区。争取省对我市“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15场。市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保持海岛一体化师训直播150余场,受惠教师覆盖所有海岛学校。继续招募优秀银龄教师到海岛支教,招募计划拟于7月发布。今年经市教育局与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对接,下步还可继续加强有关政策支持力度。
四是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县域教师“积分+轮岗”交流机制,畅通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的体制机制,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使海岛教师“活”起来,骨干教师“动”起来。2024年,县域内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参与交流比例继续保持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15%,优秀骨干教师支教农村学校30名左右,缩小优质教师资源的城乡差距。
五是继续提升“定向委培”质量。2024年起已向省教育厅争取加大对舟山师范生“定向委培”的政策扶持,列入省对市第一批支持事项。优先安排定向招生计划,优先考虑委托浙师大、杭师大、浙海大对舟山地区定向生进行培养,提高培养质量。4月中下旬完成县(区)师范生“定向培养”需求摸底,已由属地政府发省教育厅,全市共申报76名,主要集中在浙师大、杭师大两所学校,省内优质师范院校占比达97%。
感谢贵委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教育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