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部省联合批复 舟山一流强港建设有了规划支撑

发布时间:2024-10-16 16:21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舟山日报

信息来源: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近日已获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标志着我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取得重要规划支撑。预测到203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6000万标准箱,将有力支撑大宗商品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建设、浙江高水平开放融合发展、甬舟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记者昨天从我市举行的《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宁波舟山港作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国内、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重大产业、重大能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对新时期宁波舟山港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21年9月总规修订启动以来,我市全力做好港口规划和专题专项研究等基础支撑工作,完成舟山市域港口相关内容编制,共梳理总规修订需求58条并全部纳规,为未来我市涉港涉海项目落地和一流强港建设提供了规划支撑。新版总规对原总规进行了系统性优化调整,部分特色亮点工作涉及舟山。

  在空间格局方面,宁波舟山港规划形成“一港、两核、二十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港”即宁波舟山港;“两核”即中部核心区和北部核心区,中部核心区由北仑、大榭、穿山、梅山、金塘、岑港、六横、定海、沈家门港区组成,是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发展起源;北部核心区由衢山、嵊泗、洋山港区组成,是快速发展的新兴核心区;在上一轮规划19个港区基础上,新增了舟山与宁波共建的杭州湾港区,形成“二十区”,其中舟山有11个港区。

  建设杭州湾港区,与舟山息息相关。由于现有水路滚装通道和跨海大桥等陆路通道的运输体量有限,在杭州湾南岸新增港区,开辟水路滚装新通道,将为保障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化工辅料和生产助剂安全运输提供支撑。

  航道锚地是支撑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关键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市管辖水域。本次航道锚地布局规划,总体目标是服务全国、支持上海、保障浙江,着力解决航道通航能力不足和锚地供应不足两大突出矛盾。在航道布局方面,布局“两干、三纵、四横”航道体系,总体上设置主航道15条,支航道60条,航道总里程1635km。相比现状航道,新增航道里程642km,增幅达65%。在锚地布局方面,创新性地调整了锚地功能分类,新增了以海上补给、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等作业为主的海事服务类锚地,同时新增了服务沿海过路船舶和周边上海、宁波等港口船舶锚泊的共建共享锚地。此次共设置锚地117个,总面积796平方公里,相比现状,锚地数量增加47个,总面积增加353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总规提出将建设以集装箱、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国际枢纽海港,打造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基地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不断增强港口服务国家战略能力。重点提升集装箱国际枢纽港码头能力,统筹梅山、佛渡、六横、金塘等集装箱岸线资源开发,支撑打造五个千万箱级港区。重点提升大宗散货通过能力,支撑油气、煤炭、矿石等三大亿吨级大宗散货专业化泊位群能力持续增强。

  据悉,今明两年宁波舟山港佛渡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梅山滚装码头二期、金塘新材料项目码头工程等超30个项目将开工,梅山、衢山、马迹山港口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继续加快建设。其中,浙江海港佛渡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将投资约65亿元建设佛渡作业区一期工程,计划2025年10月开工,设计年吞吐量200万标准箱。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总规修订完成后,将有力推动一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加快落地舟山。下步将严格落实规划方案,加快重大港口项目审批建设,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动绿色智慧安全港口建设,着力提升港口效能,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宁波舟山港由世界吞吐量第一大港向世界一流强港转型升级,确保宁波舟山港以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更强大的联运能力,当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开路先锋,助力长三角乃至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