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和国同龄人】秦红宇:一生只为摄影痴

发布时间:2019-09-16 15:1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信息来源:

编者按: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展示70年来山西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根据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要求,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网信办宣传计划,由山西省委网信办指导,黄河新闻网将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寻找共和国同龄人主题宣传报道活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寻找70位共和国的同龄人。通过讲述他们70年来个人经历、难忘记忆等内容,来反映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书写人生之美、抒发家国情怀。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一个人一生痴迷一件事情,并倾其所有,投入其中,这是一种执着,亦是一种幸福。秦红宇就是这样的人。出生于1949年10月23日的他,一生痴迷摄影,专注于拍摄太行山和纪实摄影,《太行至尊·王莽岭》《大太行》《高平记忆》等画册,是他40年间辛勤跋涉的见证,也是他献给家乡的呕心之作。

上世纪70年代初,秦红宇从部队复员,分配到晋东南地区轻工局高平红旗纸厂工作。工作之余,他找到了“乐趣”,回乡探亲的叔叔送给他一台价值60元的“上海”牌折叠式照相机。从不懂到好奇,到热爱,到爱不释手——相机改变了他的生活、工作,甚至人生轨迹。

1978年,秦红宇被调到县委机关,先后在科委、高平报社、高平县委通讯组专职摄影。上世纪80年代,拥有一台像机还是件“奢侈”的事情。八十年代初有了彩色胶卷,价格不菲。为了拍摄,他拿工资买过,借过、赊过、什么办法都用过,只为了多拍片多投稿。

1986年,高平黄梨大丰收,《人民日报》1986年11月11日一版刊登了他的作品。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秦红宇敏锐地觉察到,高平这座小城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怀着一名摄影工作者的使命感,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小城的变化。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秦红宇拍摄了上万余张山西高平的纪实照片,在国家级、省地级报刊杂志发表上千幅。历时40年时间捧出的《高平记忆》,为高平乃至晋城留下了改革开放40年珍贵的影像记忆。

秦红宇祖籍河南林州,上世纪四十年代,爷爷和父亲逃荒来到山西。童年时代他就不止一次走过山西陵川通往河南林州的山路,太行山的雄奇壮美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后来,当他能够用照相机镜头阅读太行山时,它的神奇,壮美,它的波诡云谲,无限风光,它的安详宁静,博大深邃,超越了儿时的印象,不同的年龄,有了不一样的、不同份量的感悟。

为了使镜头最大限度地容纳他对太行山的爱,他选定6X17大画幅林哈夫,九万多元的价格几乎使他荡尽家财。买回林哈夫,爬上太行山,他的创作进入癫狂状态。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他常年在太行山上度过,只为与自然美景相遇,捕捉每一个瞬间。

2004年,秦红宇首部大型专题画册《太行至尊·王莽岭》发行,在摄影界引起很大轰动,雄冠太行的王莽岭风光由此“飞”出晋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更多游客所认识和关注。在此基础上,秦红宇“十年磨一剑”,倾尽所有,再攀高峰,用手中镜头记录下了王莽岭之外更为广阔的“大太行”,在2016年推出了《大太行》画册,巍巍太行山犹如一幅壮美画卷,徐徐展示在世人面前。

秦红宇对于作品总是精益求精,尽可能不让作品留有遗憾,哪怕有困难和风险。1978年,为了拍摄一幅高平全景,他一个人,挎了相机,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爬上县城的制高点——城西水泥厂的大烟筒铁质的悬梯,满头是汗,腿也有些哆嗦,但他告诉自己,坚决不能后退。上去后灰尘已经没入小腿肚,他顾不得多想,定了定神,举起相机,也没有三脚架,为了保险三组光圈速度组合,连转角度拍了三组四张相接。改革开放伊始的第一张《高平全景》就这样被他珍贵地记录下来。

为了拍摄闪电,在雷雨之夜,他在王莽岭上架起相机,让快门洞天,自动地吸取黑暗中仅有的亮光,拍下了气吞山河的苍天之怒,黑暗中的壮美。当他两个星期后上山,人们告诉他,就在离他拍摄地点不远处,一个牧羊人和他的六只羊被雷电击死。想想真是后怕!

有次雷雨过后,在太阳的照耀下,锡崖沟红岩绝壁血一样红,他被大自然凝固的血而震撼,不顾后果地下到岩壁隙间,陪同他的小伙子一只手反拉他的腰带,另一只手抓住石缝间小树,使他得以自由转身,他兴奋至极,连拍四张,全然不顾再向前一脚的地方就是万丈深渊。

“我不敢奢望我的镜头里面瞬间能够成为永恒,但我希望这些凝固的美的瞬间成为迈向永恒的步伐,希望太行山巅王莽岭上的风景成为人们心灵风景区的一部分。让太行深处的美景走进所有人的心灵,让我们共同沐浴大自然的灵光圣水。”

“如果说,我对故乡陵川的回报是拍摄了大自然的杰作《太行至尊——王莽岭》,对于我的第二故乡高平,就是40年不间断的记实拍摄。拍王莽岭是我的梦想,记录高平是我的义务。《大太行》《太行至尊——王莽岭》以艺术的审美、博大的气势、强烈的震撼、如一部大自然的交响乐感人心扉,从而激发人们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而《高平记忆》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一个县到市四十年的变化。照片告诉人们这里真实存在的过去,也同样激发人们对家乡过去的珍爱,更坚定对美好未来的决心和信心。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而拍下就是永恒。”(李勤)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