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归档专题 |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已归档) | >> 寻找共和国同龄人(已归档) |
发布时间:2019-06-13 15:0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舟山晚报
信息来源:
寻找共和国同龄人
从“摇橹时代”到“大桥时代” 一位原住民眼中的“长峙蝶变”
出岛坐船,曾经是长峙岛人的出行方式,十分不便的交通环境阻碍了长峙岛的发展。
如今,长峙岛已实现“摇橹时代”向“大桥时代”的历史性转变,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王永其,亲眼目睹家乡的日新月异深表欣慰,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期待。
■铁树开花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峙人。
在我小辰光,长峙是个交通不便、没有通电的悬水小岛,岛上的老百姓过的是苦日子,无论是当农民还是盐民,都是“早上出门鸡刚啼,夜里回家星满天”,虽然干得累死累活,但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差,烂番薯当当饭,几乎每件衣裳都打过补丁。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们长峙岛总算“铁树开花”。
我记得很清楚,1971年春天,单相电装到了长峙岛,虽然不是三相电,但对当时的长峙老百姓来讲,已经是件大喜事了。
单相电一通,抽卤、抽水全部用电,打麦、打稻用上了电动机,我们长峙各行各业生产都得到了发展。
最让老百姓开心的是,家里也用上了电灯,一拉开关屋内就亮堂堂,我们从此告别了煤油灯时代。
■哑巴说话
有电以后,“千年哑巴”开口说了话——长峙岛上的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广播。
对于那个年代长居海岛的老百姓来讲,广播的作用可大啦。长峙岛虽然跟本岛只有一水之隔,但想出门办点事情都要用到船,所以广播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提前知道天气,明天有没有风,好不好出门,都要听气象预报。
广播响了、电灯亮了,海岛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大家跟着广播学唱歌、学革命样板戏。
身处那个朝气蓬勃的年代,我浑身上下也有使不完的劲,因为年轻有冲劲,被推选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
■计划生育
1973年,全国上下都在倡导计划生育,领导干部要带头。
我当时25岁,结婚两年,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老婆肚子里还怀着一个。为了响应“领导干部要带头”,我没跟老婆商量,也跟着村支部书记去做节育手术。
结果2个月后的一天,老婆回定海娘家了,我正在山上打石头,忽然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响,大队出纳在广播里大声喊:“王永其请注意,你儿子溺水了……”
后面说些什么,我已经不知道了,手中的榔头也掉落在地,整个人傻在那里,身旁的人都围拢过来,一个女同志说:“快点去!他们说人已经救上来了,在公社医院!”
我飞跑下山。从干活的地方到医院,大概有四五里路,都是碎石子。而我那天穿的鞋子,是用小板车的轮胎做的,碎石把我的脚扎出了血,我浑然不觉得痛。
■重男轻女
跑到半路,遇上了四位老太太,她们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正围在一起议论,一位老太太摇头叹息:“罪过啊!上代是孤老,好不容易有后了,这小囝年纪这么轻就节育了,要是老婆这一胎生女儿,又要做孤老了。”
我一听这话,脚步也软了。那个年代在海岛渔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这种思想的根源,主要因为男性是劳动力,而且农村、渔村的经济还是以体力劳动为支撑。过去的老百姓需要担水、砍柴、干农活,家里如果没有男劳动力,生活都成问题。但现在社会观念完全不一样了,不用再凭体力吃饭,只要脑筋好、智商高,女人可以跟男人一样优秀,为社会做贡献,所以生男生女都一样。
一路狂奔到公社医院,因为我的父亲曾经当过赤脚医生,所以那里的医生都认识我,看到我跑进来,便朝里头喊:“他爹来了!”
有位姓张的医生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安慰:“阿弟莫急,小囝缓过来了。 ”我一听这话,悬了一路的心放下,顿时松了口气。
张医生用手一指:“阿弟,你这脚咋啦?”
我低头一看,只见10个脚趾头,全部血淋淋的,刚才跑过来的时候被路上的碎石头扎破的,因为心急也不觉得疼。
张医生马上给我打破伤风针。结果,儿子用了3角6分的青霉素缓转过来,我倒是花了3元多医疗费。
■遭遇台风
长峙岛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摇橹时代”。
我们岛上的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即使不刮风下雨,船也不是随到随开,有时碰到要紧要慢的事情,若再遇上天公不作美,那真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喉咙扯破也没辙。
1990年,我在沈家门一家部队招待所当副所长。农历闰五月的一天,我正在普陀公安分局开治安会议,单位管门师傅在门口朝我招手:“老王老王,你出来一下。”我问他:“啥事啊?”他告诉我:“你父亲去世了。”
我知道父亲最近身体状态不太好,但没想到这么快去世,得到消息的我,赶紧从沈家门赶去长峙王家墩,但不巧,正碰上那年的7号台风,狂风暴雨,航船停航。
我在码头等了整整5小时,看着距离不远,就是过不去。
年轻的时候,就这几百米的距离,我们小伙伴还曾经游到对岸,但像这样的台风天气,实在没办法。
■五天五夜
父亲是东阳人,我要第一时间把他去世的消息告诉老家的亲友。但当时舟山通信设备相当落后,碰上台风天气,连电报也发不出。没办法,我给宁波一位熟识的战友打电话,让他代我从宁波发电报给东阳的叔叔。
叔叔收到消息时,已经是下午了,而东阳到宁波的汽车只有晚班车,他连夜坐车赶到宁波,码头旁边的旅社被台风天滞留的旅客全部住满,他只能住到偏远小旅馆。
到定海后,又是一路坐车坐船,因为没有直达长峙王家墩的船,叔叔辗转从青垒头摆渡到东蟹峙,转乘好几次船,最后才到达长峙岛。
从收到电报到长峙,叔叔在路途上花了整整五天五夜,等他到达时,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七天了。等不及叔叔到来,父亲已经落葬,入土为安了。
叔叔在父亲的坟前号啕大哭了一场。
■微信时代
2015年12月,母亲去世,那时家里每个人都有手机、微信了。
我把母亲去世的消息通过微信告诉东阳的堂兄弟们,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刻动身,3小时就赶到了。
我的大妹在新西兰,早上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母亲去世的消息,她立刻买好回国的机票,第二天晚上就赶到了定海。
发生在我们家的亲身经历,折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通信设备、交通设施的大发展。
■四通八达
现在的长峙岛,已经发展得连我们这样的“原住民”也不认识了。香樟湖广场上,有一条开满书店、药房、银行的步行街,充满了欧式风情。
长峙岛上的人气也比以前旺了,有好多所学校,像浙江海洋大学、绿城育华学校、南海学校长峙校区等。
上次我从晚报看到新闻,小干—长峙大桥今年将动工,甬东至长峙大桥也已完成了规划。另外,临城—长峙—小干—鲁家峙—朱家尖(东港)段公路工程也已在规划中。以后的长峙岛,将变得四通八达。
记得2016年1月新城大桥通车时,我专门写了一个快板歌颂长峙岛的变化,还参加了舟山市群众文化汇演:“村里出事情,快拨110,有人生毛病,快拨120,全民健身进社区,唱歌跳舞加练拳,新城大桥车来通,抓住机遇不放松,海岛本是好地方,大桥一通多方便,出门摩托加电瓶,便宜公交车,花钱出租车,狂风暴雨不用愁,各种车子照样走……”
看到家乡越变越美,我很欣慰,并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