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文化”让群众享受文化生活更自主

发布时间:2019-01-26 09:44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舟山文明网

信息来源:

  打开“淘文化”乡筹平台,各乡镇、社区文化礼堂众筹的节目表排列了一长串,春节临近,迎新节目更是受到欢迎:小教场文化礼堂“欢乐闹元宵活动”、悬山中心村文化礼堂“春节文艺演出”、清港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这些靠社区干部、居民一点点众筹资金演出的节目,不仅让文化礼堂更加红火,也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参与到喜欢的文化活动中,同时也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愿意为享受文化活动自掏腰包。   

  在基层众筹的项目里,不单是小型的文艺演出,有的已是规模较大的专场演出、艺术节、戏曲展演、送温暖活动等,甚至还有组织知识讲座、朗读会、志愿服务、聘请教师、购买电热水壶、移动硬盘、礼堂音响设备等,涉及到文化演出及项目服务多种类型。舟山市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旭介绍,截至本月20日,“淘文化”平台总共发起众筹项目161个,成功众筹117个,其中资金类项目98个,服务类项目19个,筹集资金约16万元。   

  经过4年多的努力,舟山市“淘文化”平台逐步升级,从百姓点单看节目到众筹享文化,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供给有了更多的自由度与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品存在的总量过剩和结构短缺并存的矛盾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文化产品包括公共文化领域也掀起了一场供给侧改革。“淘文化”推出之前,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一手包办”为主,通过类似“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活动,把文化产品直接送到基层。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文化产品接受者的基层群众,对文化产品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舟山市的“淘文化”平台成立于2014年4月,当时让全市所有具备演出条件的社会组织、团体,在平台进行注册展示,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喜欢哪个节目便下单“订购”,“产品”会送到自己家门口。此举改变了舟山市文化产品供给的生态圈,也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的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的经典案例。当时专业团体放下身段排演出更多节目吸引群众,业余团队踏上舞台不断寻求精进展现自我,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推出第一个月就成交了订单近百单。为了增加演出团队的积极性和群众享有的均等性,政府下拨3000元至8000元一场的演出补贴给演出团队,同时还以政府“埋单”的形式包支付一部分演出费用,2014年政府便“埋单”了的140场文化节目,主要送到当时全市52所文化礼堂和功能集聚区等。   

  社区文化礼堂是这些文化演出的承接地,目前舟山市已建成文化礼堂171家,覆盖全部乡镇、25个住人岛屿、70%的渔农村社区。然而政府“埋单”只能保证相关文化礼堂一年两次的演出,更多时候文化礼堂“吃不饱”,存在运营经费少、活动开展不经常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为了保证群众享有更多文化生活,“淘文化”平台再次升级。从2017年开始,着手建设舟山市文化礼堂众筹平台,形成“政府引导、民间出资、大众参与”的运行模式,让每个文化礼堂都通过众筹平台,发布自己需要的众筹项目,让相关团队参与竞争,而百姓在此平台上看到自己心仪的节目便可以众筹点播,广大群众从政府服务的被动消费者,成为文化礼堂的主动参与者,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众筹平台不仅汇聚政府资源,同时还吸引了更多民间有质量的文化产品入驻,让群众有更多元的选择,群众可以根据爱好和需求,自动组合发起众筹购买,享受到更丰富、更精彩、更多元的文化生活。

  (舟山日报 庄列毅)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