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8009005004/2014-42642
舟教发〔2014〕5号
市教育局
2014-02-08
工作计划与总结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4-02-08 13:4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信息来源: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单位):
现将《舟山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舟山市教育局
2014年2月8日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省教育厅。
舟山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年2月8日印发
舟山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领域的市情特征和阶段发展特点,以突出问题和重点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路径,以系统改革和协同创新为动力,以教育基本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办好让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干出对新区真正给力的事业,努力为新区建设贡献新业绩。
二、主要工作
(一)科学统筹教育发展
1.加快制定群岛新区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科学应对群岛新区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对舟山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改变的新要求,科学统筹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的供应关系,制定群岛新区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全面深化舟山教育改革施工蓝图,引领全市教育的健康发展。
2.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科学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班额,力争进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行列。制定定海、岱山、嵊泗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的主要问题清单,督促指导上述三个县(区)全力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率达到100%,建设10所左右“班班通”试点学校和2个以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验基地,建设50个微课资源。积极深化“千校结好”活动,推进教育国际交流。
3.科学应对教育需求增量。一是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舟山具体的实施意见。分类扶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承担国民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培训机构准入门槛,切实加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办学规范;加快筹建民办教育协会,促进全市民办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二是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纳率。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妥善处理满足现实需求与应对增量压力的关系,制定《解决新城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行动方案》,系统规划新城民工子弟教育。通过设立公办专门学校、进一步开放优质公办学校随班就读和政府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形式,进一步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三是切实解决新城区划调整引发的新增教育需求问题。加强协调指导,积极稳妥解决好过渡期内新增区域居民子女的就学问题;适当调整部分学校招生区域,并提前向社会公告。
4.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原则,合理控制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规模,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择校招生。二是深化新城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利用南海品牌,进行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完善新城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治理结构,打造紧密型一体化发展模式,重点推进新城义务教育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一体化和教师待遇一体化。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全市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工作,提高普通学校特教资源教室的利用率。三是积极推进本岛一体化职成教育布局。按照“中高职一体化、学校特色化、专业对口化”的发展策略,合理配置职教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群岛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体系。重点建设好三所专门化学校和五大类专业,适时增设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专业。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抓品牌建设,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家政人才培养和市民素质提升工作,加快舟山广播电视大学(蓉浦学院)建设。四是探索学前教育普惠性新体制。制定并实施《舟山市学前教育普惠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教育引资,以多种形式引入民办体制的高端幼儿园。
5.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舟山技师学院建设。大力推进作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技师学院工程建设,建立工程建设进度“定期汇报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确保201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长峙岛国际学校建设。支持浙江绿城集团在长峙岛举办绿城育华(国际)学校,协调新城管委会及各部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全过程参与学校基本建设,在管理团队选聘、公办教师支教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三是全力做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筹设服务工作。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6.向“生本德育”要质量。一是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实行德育全方位管理,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学生德育评价机制,由“重形式、重理论”向“重接受、重实效”转变,不断提高各类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首要任务,提高“身教”对学校德育的贡献度。坚持“以生为本”,进一步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在教育与管理过程强化“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服人”。三是推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以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庭助学环境创设水平为重点推进家长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性。
7.向“分类实施”要质量。大力实施不同学段分类质量提升工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教学规律,大力实施分类质量提升工程。一是学前教育抓规范。以“育”为主,丰富游戏教育,抓规范抓精细化管理。二是义务教育抓“轻负优质”。继续深化“轻负优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科学研究学生负担来源,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抓教师素质提升、抓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抓教师的良好改变实现教学对象的良好改变,真正将义务教育“轻负优质”教育落到实处。稳步改革中考制度,将选择性教育改革思想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进一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切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是普通高中抓课改。善用高考招生改革机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增大选修课程开设比重,建立省、市精品课程开发、评审、推广办法和激励机制,深化落实选课走班制和学分制。建立全市普通高中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教育质量和课程改革质量监测通报制度,实施市本级普通高中教育业绩考核办法和舟山教育学院高中教研业绩考核办法。四是职业教育抓质量提升。坚持在校生培养和社会培训并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重在立德、立志、立能,文化课教学以培养人文素养为取向,职业课教学以实训活动为基本依托,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产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标准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行无缝对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新区建设、服务学生就业”的贡献度。
8.向“科学管理”要质量。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范与简政并重,逐步实现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内部的依法治理,进一步落实学校自主办学权。积极推进以“依法治校”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制度体系,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力。进一步加强督政督学工作,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强化政府教育督导职能,优化对学校学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教育教学准备管理、教学难度与进度管理、中小学各学段衔接管理和教育质量评价等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有序流动机制。
9.向“特色教育”要质量。大力实施以海洋教育为切入点的学生素质教育,以全面提升中小学师生现代海洋人文意识和海洋通识为重点,大力推进海洋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推进现代海洋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加快构建现代海洋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舟山海洋教育资源库。突出海洋教育特色设计和课程研发,建成以海洋教育为特色的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力打造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三大学生教育活动平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优化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素质教育环境。
(三)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0.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创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行政体制的工作要求,实施新一轮的“机构职能、内设处室、人员编制”方案。加强干部培养与培训力度,开设建立中小学校长论坛。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配强校长,全力推进校长专业建设,积极为教育家办学创设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学校考核与学校领导个人考核相挂钩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学校重大事项校长问责机制,强化学校管理岗位规范设置,切实加强工作执行力。
11.进一步加大正面激励力度。强化绩效导向,全面实施正高级教师聘用办法、名师工作室管理与考核办法,制定并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方案,打破现有绩效工资分配大锅饭的局面,进一步激活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深化完善学校教职工聘用制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策划组织第3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重燃教书育人的理想和激情。大力推进教师人文关怀,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加大对“因病致贫”在职在编教师的帮扶力度。
12.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师德师风教育,严肃查处违规家教。二是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区域交流机制。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对交流的条件、范围、方式进行刚性规定,打通公民办不同体制学校间的流动渠道,严格实行县(区)调入市本级教师考试准入制度。三是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创造条件实施市本级教育系统超编人员、学校教辅人员和教育教学工作量不足的教师系统外分流工作。四是严格劳动纪律、病事假管理制度。五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制定菜单式培训项目,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适应性,探索教师动力增长机制,积极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载体。大力推进第十一批浙江省特级教师人选培养工程,开展专项帮扶指导工作。创新教师培养渠道,与海洋学院合作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制订、实施教育会计、校医等转岗人员专门培训计划,制定并实施无证幼儿园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专项工作方案。做好新教师招聘工作。
(四)优化教育保障机制
13.优化公共教育资金投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投入导向机制,增量经费主要向教育薄弱环节、困难群体倾斜,向教育主战略和重点任务倾斜,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监管。重点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残儿童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教育,投向强化学校和教师绩效考核,投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短板领域,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公共资源退出,留出空间引进高端民办学校、幼儿园,初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基本、民办资源补充高端的教育资金投向和使用格局。抓好市机关幼儿园、新民学校等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工作。完善学校财务收支规范和问责制度。
14.提高教育设施的共享性,加强文化环境建设。配合学校所在社区做好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全面摸清新城区域学校教育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情况,以“依托存量、适度建设”为原则,以推进“新城一体化”建设为载体,推进学校教育设施尤其是大型公共设施校际共享,做好布局不合理、运行成本过高、使用效率低下的大型教育公共设施的改造规划工作,不断提高使用效益。开展校园及课堂文化环境创建示范点评选活动。提高学校公共教育空间开放率。
15.积极推进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一是从有利于促进县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和有利于构建市与县(区)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行政体制,提出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议方案。二是进一步挖掘舟山二中的体制优势和招生优势,明确“差异发展、再造特色”的办学定位和理念,不断完善办学章程,并依据章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舟山二中健康发展。
16.认真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组织开展等级平安校园建设,实施平安校园等级动态化管理。加快推进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全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生饮食放心工程2013—2015年工作方案》,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公办中小学校加热保温饮水设施建成率达到30%以上。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实施学校消防设施年检制度。完善校园“三防”建设,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按要求开展应急避险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自护的能力。认真分析导致学生溺水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做好防溺水工作,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好各项考试的组考工作,确保各级各类考试平稳安全。进一步加强教育风险管理,妥善做好信访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17.进一步加强作风与效能建设。深化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行机关及学校干部进课堂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下基层、听民心、送服务、破难题。弘扬“四干”精神,深入开展 “读书思廉”活动,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行市本级学校会计委派制,加强对校属企业和非公募基金的财务管理,强内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研究制定2013年-2017年惩防体系工作规划,深化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注重对审计结果的运用。继续深化分管领导主责制和“酝酿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的并联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提高教育行政审批效率,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执行力。做好办文、办会、档案、建议提案办理、信息、党派群团和老干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