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美丽宜居的海上花园城

发布时间:2012-07-30 00:0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舟山市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

本报编辑部

  作为全国唯一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在全国海洋综合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着眼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的发展目标,计划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我国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

  海上花园城是“四岛一城”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舟山从自身条件出发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海上花园城,顾名思义是花园城市的特殊模式,花园城市与海洋结合,其内涵特征更加丰富深化,魅力更显独特,是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雅、经济与社会协调、人文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正与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海洋与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建设海上花园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路途艰远,充满挑战,我们必须从舟山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两创四敢,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起点、更大的魄力谋划新区发展,加快建成美丽宜居的海上花园城。

  一是必须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加快开展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启动土地规划修编和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科学合理、有纲有目、无缝对接的规划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目标。以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发为重点,着力发展生态型海洋产业,大力提升绿色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大力开发原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增强舟山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能力。坚持资源集约利用。以建设科学有效的海洋资源利用体系为目标,实施海岛、海域、岸线、滩涂、土地、水电等资源的分类管理,大力推进生产生活各领域、各环节的节能降耗,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是必须完善基础设施体系。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推进本岛一体化统筹发展,打造南部花园城市带、中部生态保护带、北部海洋新兴产业带,促进定海、新城、沈家门、白泉、朱家尖融合发展,形成“一城三带五组团”的城区发展结构。高度重视建筑风格与城市风貌、城市性格的统一和谐,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高标准构建交通体系。加快完善本岛及主要经济大岛的路网结构,推进岛际客运高速化,培育发展通用航空。推进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等级航道、公用锚地和疏港路桥。高标准保障要素供应。着眼新区未来资源要素需求,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水、电、围垦建设项目。

  三是必须狠抓生态环境改善。狠抓环境监督管理。围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着力解决生态环保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强海洋倾废管理,全面改善海洋、海岛生态环境。狠抓海洋生态修复。严格海砂等海洋资源开采,加快重点岛链、岛屿、海域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加大海洋牧场、海洋藻场等生态修复项目支持力度,有效涵养海洋环境,修复海洋、海岛生态。狠抓美丽海岛建设。加快中心村、中心镇培育和建设,探索渔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有效提升渔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意识培育。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形成崇尚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炼、梳理、总结和推行具有海洋、海岛特征,群众普遍认可的新区价值观体系。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加快“一城、一园、一岛、一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制定和完善鼓励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重点发展海洋环保设备制造、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把舟山培育成国家重要的海洋生态环保产业技术高地和制造基地。(节录自周国辉市长在6月8日舟山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