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月报】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困难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舟山市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0-08-05 00:0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舟山市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今年上半年,舟山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全市经济形势总体上比较稳定健康。但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来看,经济发展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国际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走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不见缓解,国内宏观政策变化影响加大,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些指标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回落,需认真关注和解决经济运行中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三大生产领域总体同步较快增长

  渔业生产形势趋好。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4.21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0.90万吨,增长16.9%。分品种来看,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马鲛鱼、鲭黄鲇、马面鱼、梅鱼、蟹类等产况喜人。远洋渔业生产的不乐观形势有所遏制。随着捕捞渔船增加,作业时间延长,近几个月远洋捕捞产量上升较快,再加上今年鱼类价格处于高位,如鱿鱼价格同比增长50%,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远洋捕捞积极性较高。上半年,远洋渔业产量1.81万吨,同比下降25.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8.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全市工业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块的带动下,工业生产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96.04亿元,同比增长22.2%,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7.6个百分点,但与一季度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速回落12.9个百分点。从月度同比增长来看,增幅逐月回落,1-2月增长40.1%,3月增长27.2%,4月增长23.6%,5月增长15.1%,6月仅增3.2%。(5月、6月增长不快,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5月18日-6月18日实行生产检修停产也是重要因素。)工业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重点工业行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在30亿元以上的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这四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合计为372.7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5.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船舶修造业占比接近一半,为47.5%,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强镇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10个工业经济强镇工业总产值增幅“九增一降”,其中长涂镇增长最快,为57.2%。10个工业经济强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85.9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7.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沈家门街道、长涂镇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三是临港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全市实现临港工业总产值383.29亿元,同比增长26.2%,比上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临港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77.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经济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0.17亿元,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为84.7%,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五是重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下,重工业比重不断提高,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328.49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快于轻工业9.5个百分点;重轻工业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28:1(以轻工业为1)提升至3.58:1。

  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服务业扶持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积极发挥我市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特别是港航产业、海洋旅游、以金融保险、创意研发、服务外包、信息中介等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港航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在全球经济回暖和国内经济回升下,港口货物吞吐需求不断提高,海上货物运输价格在相对低位正常区间内波动,海运业总体形势仍比较稳定。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2492万吨,同比增长40.4%,依旧保持较快增速,但比一季度回落60.3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274万吨,增长43.2%。从主要吞吐品种看,金属矿石4571万吨,增长65.1%;石油及天然气2301万吨,增长2.7%;煤炭1195万吨,增长1.2倍。集装箱运输形势趋稳。上半年,集装箱完成吞吐量4.09万标箱,同比增长16.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海运业总体形势仍比较稳定。上半年,我市海运货运量4270万吨,增长16.1%,海运货运周转量483.33亿吨公里,增长19.0%,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1.3个和26.9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回落8.3个和7.2个百分点。海运运力规模进一步扩大。借船价相对低位之机,积极调整海运船只结构,打造大吨位货船,海运运力不断加大。6月末,我市海上货运净载重量386.07万吨,比上年同期末净增63.96万吨,同比增长19.9%。其中万吨以上货船为104艘,运力184.31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0艘和51.78万载重吨。

  旅游市场持续热火。在一系列旅游推广推介活动作用下,旅游市场随着大桥效应的进一步发挥,以及世博会带来的客流影响,全市旅游市场较为红火。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962.2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旅游总收入62.42亿元,增长22.3%。主要风景旅游区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旅游接待人数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28.7%、65.9%和26.4%。国际游客也明显增多。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际游客11.95万人次,增长18.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接待国际游客2.36万人次,增长28.8%,增幅创2009年来月度新高。

  (二)三大需求“一平两旺”

  固定资产投资个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一个稳定期,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前提下,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95亿元,增长6.2%,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8.77亿元,下降6.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分月看,1-2月保持18.4%的较快增速,3、4、5月出现月度小幅下降,6月份,在新开工项目增多及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作用下,同比增长18.1%。分行业看,随着渔港项目的逐步投入,第一产业投资额增长1.9倍,第二产业略增1.3%,第三产业增长9.6%。全社会投资增长不快,与跨海大桥项目完工、洋山港投资减少也有一定关系,若扣除这两个项目的影响,上半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7.6%。

  消费持续活跃。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3亿元,增长17.2%,高出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低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势强劲。住宿业和餐饮业受旅游热火行情带动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5.0%和22.3%,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8和5.1个百分点。星级宾馆入住率为57.2%,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汽车、金银珠宝持续旺销。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分类来看,上半年汽车和金银珠宝持续热销,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89.0%。此外,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也较快,增幅分别为42.4%和24.6%。

  外贸出口成倍增长。前5个月,全市进出口总额43.69亿美元,同比增长56.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3个和15.0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4.45亿美元,下降2.4%;出口29.23亿美元,增长1.2倍,增幅在全省各市遥遥领先。从主要产品看,船舶出口增长迅猛。船舶出口总额21.5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倍,占全市出口比重高达73.8%;水产品出口总额2.42亿美元,增长9.4%。从出口市场看,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主要出口国为欧盟、香港、巴拿马、利比里亚,出口额分别为7.05亿美元、5.39亿美元、4.75亿美元和3.93亿美元,这四大市场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2%。

  (三)三大收入“两快一稳”

  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6.85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06亿元,增长38.6%。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5.3%、40.5%和29.5%。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对民生支出的保障得到进一步体现。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89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54.2%、25.5%、79.9%和31.5%。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46.6%;实现利税总额17.9亿元,增长27.1%;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28.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考核得分293.36,全省排名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1.99分。企业亏损面缩小。1-5月规模以上工业中亏损企业172家,亏损面为28.9%,同比缩小2.7个百分点,与1-4月相比缩小4.4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优势突出。1-5月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2.5%,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3.3%。水产加工业经济效益回升明显。1-5月水产加工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1倍,其中利润总额8739万元,同比增长4.2倍。同时,服务业企业效益提高明显。据对全市1231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1-5月完成营业收入19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完成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56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利润总额10.27亿元,增长74.4%。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3元,同比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8.6%和19.3%。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649元,同比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其中渔村居民8264元,增长13.0%(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8799元,增长12.8%(实际增长9.3%)。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是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上半年全市渔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75元,增长16.3%,增速是四大收入构成中最快的。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46.0%,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71元,同比增长12.8%;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33元,增长9.6%。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一些方面

  (一)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多

  目前,世界经济尚在缓慢复苏,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见缓解,日本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贸易保护主义势头趋于扩大,对我市出口形成重重障碍,国内货币信贷政策、人民币汇率走势、房地产调控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等都适时作了调整,这些都将给我市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是人民币未来走势难以定论。今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已经下跌了约14%,中国对欧盟出口因此受到了严重威胁。未来人民币可能形成双向波动的机制,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对主要货币贬值,而未来走势将依据欧元以及其他主要货币的走势。汇率不稳定及走势不明确,对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二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20日连续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离历史最高点17.5%仅一步之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收紧流动性,银根收紧趋势已较为明显。6月末,我市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9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3.14亿元,其中6月份当月同比少增22.53亿元。三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进一步增强,二手房市场受其影响成交量也呈现逐周递减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前三周,全市二手房每周成交量分别为220套、244套、273套,环比增长,形势较好。新政出台后每周成交量分别为264套、176套、166套、133套,环比减少,一周后二手房交易下降明显,二手房市场趋于冷清。从商品房销售面积看,一季度为增长1.1倍,前4个月为增长88.4%,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5.37万平方米,下降14.2%,回落速度相当快,主要是5月、6月月度分别同比下降72.2%、75.5%。

  (二)投资增长日渐乏力

  从投资统计数据反映,今年投资增长乏力现象较为突出。一是缺乏大项目支撑。随着一些对我市投资增长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投资项目基本完工或暂时告一段落,且能推动全市投资适度增长的大项目也不明朗,与此同时原有大项目投资力度有所减弱,投入进度缓慢。尽管今年投资新开工项目仍有不少,但总体来看投资额度都不大。二是工业投入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额83.14亿元,同比仅增1.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7.3个百分点。随着这一轮由船舶工业快速发展而带动起来的投资周期高峰已过,舟山与大陆220KV电力联网工程和发电厂二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而新的投资热点尚未形成,工业投资实现正增长的压力加大。三是房地产投资回落明显。尽管上半年我市房地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速,但亦有隐忧,受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开发商投资热情明显回落。5月份投资增幅较4月份回落93.6个百分点,较今年增速最低的3月份回落8.9个百分点,而6月份出现个位数增长,为9.3%,比5月份又回落24.4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地产投资33.67亿,增长58.8%,比一季度回落22.1个百分点。

  (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快,企业景气指数也处于高位,但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紧缺且流动性加大,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并实行均衡放贷政策,等等,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加大,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一是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今年以来,随着国际资源类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不断扩大,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特别是我市重点行业价格增幅“倒挂”现象尤为突出。上半年,我市主要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如石油及炼焦加工业同比上涨55.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43.8%,水产品上涨4.8%;而主要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如石化行业同比上涨64.1%,水产加工业上涨7.3%。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快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推高了企业的成本。除此之外,用工成本和财务成本也有较大提高,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将会大幅吞噬企业利润。二是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紧缺问题。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企业对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紧缺表现明显,加上劳动力报酬配套问题,企业用工短缺、工人流动频繁、招工难等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突出。就业观念意愿、工资待遇等因素也影响着劳动就业,“高难就低不去”现象时有发生。如餐饮服务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居民服务业是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也是用工缺口较大的行业。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在经济企暖回升的大背景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尤其是中小企业逐步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恢复过来,生产任务逐渐恢复甚至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这对资金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但由于受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影响,新的均衡放贷政策要求银行贷款总量按季按月甚至按天控制,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重点保障大企业和在建、续建以及已签约的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压贷收贷的对象,对企业新接订单及安排正常生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物价持续上涨压力较大。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物价水平从去年底扭转持续下降势头,累计逐月推高,物价上涨成为经济回升的新隐患。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去年同期回升4.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超出了3%的温和上涨区间。CPI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明显。上半年,我市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六升一平一降”态势,作为低收入家庭主要开支的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尤为明显,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上半年,我市食品类价格上涨6.5%,是拉动CPI上涨的首要因素,其中粮食上涨12.2%,鲜菜上涨13.1%,水产品上涨12.3%;居住类价格上涨4.5%,其中水、电、燃料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4.7%。

  三、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

  总体来看,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好的,也是稳定的。企业景气调查也表明,上半年两个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表现良好,均处在“较为景气”区间运行,企业家对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判断较为乐观。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困难问题也不少,同时,我市区域之间、行业内部、不同领域发展差异也较为明显。

  从全年三次产业发展来看,一产特别是渔业受天气、渔况等自然因素制约,不确定性较大;二产工业由于船舶修造、石油化工、水产加工、机械制造等主要行业订单较为稳定,生产任务较为饱满,预计能保持二位数的增长;三产行业较多,较难把握,对我市来说港航经济的发展影响比较大,预计能有一定的增长。从需求推动来看,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投资经过若干年的高强度投资后,像上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投资贡献明显情况已削弱,能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已不错;出口延续前5个月的势头,全年预计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市GDP增长15.8%,高出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开局比较高,上半年、三季度、全年初步判断呈高开低走的趋势,全年经济在回落下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速,最为关键的是保持经济增长回落倾斜度不要过大,确保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