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06 00:0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舟山市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
马国华
(2010年2月1日)
2009年,舟山工业总产值终于跨越千亿大关。这一跨越,承载了几代舟山人的光荣与梦想,标志着舟山临港工业新的崛起。刚才播放的电视专题片,它全景式地向我们展示了舟山从涉渔小工业向临港大工业崛起的历史见证,预示着舟山工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回首往事,我们不会忘记,海岛办工业所走过的艰难之路。作为偏远海岛,发展工业是何其之难。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政策、管理等体制机制完善,乃至人们的观念转变,存在着诸多大陆地区无法想象的困难。但即便如此,一代代舟山工业人从没有放弃过舟山工业求变革、求富强、求发展的理想与信念,他们肩负振兴舟山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发奋图强,顽强拼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建电厂、修道路、办冷库、闯市场,搞改制,以舟山工业人特有的豪迈和激情,使海岛工业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
进入新世纪,我们不会忘记,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潮蓬勃涌起,舟山迎来了发展临港工业的黄金机遇期。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确立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依托港口岸线资源和区位优势,响亮地宣告舟山要办工业、舟山能办工业,舟山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十年来,我们劈山挖坞、围海造田、招商引资、转型升级。船舶工业迅速崛起,水产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石化、粮油临港型工业发展壮大,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一个现代化的临港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在海岛港口城市的生动实践。我们可以说,这十年是舟山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社会贡献持续加大的十年。舟山临港工业发展的历程,再一次昭示了我们: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富,则民众富;工业强,则实力强。
抚今追昔,我们更不会忘记,舟山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工业战线的所有同志,特别是在座各位企业家的共同努力。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为舟山工业作出贡献的人们。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参加今天会议的市四套班子领导,向关心支持舟山工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斗在工业第一线的各位企业家和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舟山工业在继续不断做大总量的同时,已经到了一个结构需要更加优化、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的新阶段。因此,谋划舟山工业发展的未来,必须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要把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作为新一轮舟山工业发展的主线。调整结构,就是要从目前以船舶工业为主的比较单一的工业结构,向构筑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多元并进的临港大工业体系转变;转型升级,就是要通过技术、管理、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持续不断创新,提升现有工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把舟山打造成为综合竞争力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方式集约的工业强市,成为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发展战略高地和示范基地。
二是更加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舟山的竞争优势,除了良好的港口资源外,重要的还有优良的环境气候条件,我们要倍加爱护和珍惜。要坚持环境优先原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更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环境秀美的海上宜居城市,这也是我们舟山工业人共同的历史责任。
三是更加注重工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工业的发展,使更多人富裕起来。要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吸纳更多的渔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提高和改善渔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安全和关心职工利益,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更加注重企业家精神培育,锤炼当代企业家核心价值观。企业家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更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的历炼中,造就一大批政治素养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群体,我们要更加注重企业家精神价值的追求,创不朽品牌,铸企业文化,办百年工厂。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坚定信心不动摇,保稳促调不松劲。2010年全市工业发展主要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达到1160亿元,增长15%;工业投资达到14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达到60亿元;确保“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千方百计保持船舶工业、水产品加工及石化三大支柱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确保重点企业产能释放;要积极开拓市场,大力承接国内国际船舶订单,进一步开拓水产品国内外市场;要深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船舶工业调整升级。要全面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升级实施意见”,分门别类予以推进实施。大力发展和引进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配套产业,积极推进现代造船和绿色拆船试点,努力提升舟山船舶工业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加快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为主的创新发展。重点推进精度造船、海洋功能食品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创新项目;努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首制船、传统产品高科技化和节能环保等新产品;加快实施“百项转型升级技改项目”,着力推进节能降耗。要尽快制定出台水产加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支持纺机、螺杆等传统产业调整升级。
四是扶优扶强抓大帮小,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全面启动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新能源项目和先进临港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深化大企业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发展,力争百亿企业有新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培育扶持,新培育上亿企业10家,微小企业培育上规模100家,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成功创业。
五是打造发展大平台,全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围绕加快建设“舟山海洋科学城”,着力构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大平台。加快舟山北部工业园区的建设,完善规划布局,着手打造新一轮工业发展集聚平台;要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尤其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要加快重大电力设施项目的建设,努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
跨入大桥时代,新的目标在召唤我们。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企业家的顽强拼搏下,我们一定能创造舟山工业新的奇迹,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