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站 > 发布 > 专题专栏 > 舟山市“放管服”改革专栏 > 改革实践
创新渔场、渔船、生产、资源等综合管理模式,舟山市稳步推进绿色渔业综合试点改革
发布日期:2021-10-21 14:17 信息来源:市政务服务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8月,农业部函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舟山市建设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这是继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之后,又一渔业改革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舟山,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绿色渔业实验基地,标志着舟山渔业发展迈向了绿色发展的新高度。2019年,为更好探索国内渔船管控和以配额为基础的渔业权及其管理制度,创新渔场、渔船、生产、资源等综合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我市向农业农村部上报了《关于要求大力支持我市渔业综合改革试点、远洋渔业智能化管理和远洋渔业应急船项目的请示》(舟海渔〔2019〕245号),2020年2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函复支持我市的绿色渔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试点海域位于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总面积207.92km2,项目实施期限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次渔业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科学规划、主体特定;特许捕捞、配额管理;产权分置、管理自治;转产转业、渔旅融合”的总体思路开展,改革总目标是完善渔业自治组织建设,建立特定水域特许捕捞制度,完善近岸渔船退出机制,降低捕捞强度,探索资源、环境、产业、民生统筹协调的现代渔业发展新道路。近一年来,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绿色渔业综合改革试点配套机构-普陀区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联合议事领导小组,落实各相关单位工作职责。探索试点区域自治管理,2020年9月,成立了新型渔业组织--国资控股、东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股的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绿色渔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的渔业合作组织既是渔业捕捞权主体,实施对双控指标及产量配额的管理;也是渔业管理组织,在入渔安排、生产管理、资源保护、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相关惠渔政策组织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探索养殖管理机制新模式。开展舟山沿岸渔场区划研究,编制完成《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养殖海域规划(2019-2030)》,为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及试点区推行渔业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着力聚焦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玻璃钢及新能源渔船,推进渔船更新迭代升级。今年6月,舟山顶鑫海钓专业合作社全新打造六艘玻璃钢渔船,成为全省首批以玻璃钢新材料打造的近海捕捞渔船,开启了舟山市渔船玻璃钢质化的新篇章。玻璃钢渔船具有表面光洁美观、耐腐蚀性强、节省能耗、航速快、安全系数高等优点。目前,我市也正在积极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全国玻璃钢船舶产业中心。积极推广液氮设备上渔船,提升海上冷链物流能力。委托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研发的液氮深冷速冻设备在东极2艘拖虾渔船上完成试点,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推广。船载超低温液氮速冻保鲜技术,利用零下196℃的液氮做冷冻剂,将海捕虾直接从源头进行超低温速冻保鲜。经液氮速冻的食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加工前的营养价值及原有新鲜度,提高产品质量。

三、提升项目水域智能监控管理、渔业资源养护及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海岛智能监控管理,在东极岛上安装6个点位的视频监控,对东极岛周边海域情况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实时传递保护区海域动态信息,精确监控渔船作业位置和作业情况,利用视屏监控对进出特别保护区的船舶进行监测判断,建立船舶信用库,规范进出船舶行为,从而提升对项目海域的管理水平。开展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今年在试点水域共投资270万元,投放厚壳贻贝、曼氏无针乌贼、黑鲷个体数量4500万尾。推进试点水域海洋牧场建设。近年来,在试点水域及周边积极开展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在庙子湖-青浜海洋牧场建设区共投放HUT型礁体5300个,计53000空立方米并建成海藻场10公顷。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得到改善、提升了渔区渔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四、开展涉渔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开展刀刃向内的渔业船舶交易全流程“一件事”改革,针对渔业船舶交易过程中需要多头跑、往返跑,重复提交相关材料的问题,以“窗口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方式,通过“一次申报、信息共享、联合会审”,最终实现“一站领证”。精简材料44份,简化申请材料80%,买入方只需一次性提交买卖审核表等10份材料即可办理;压缩办理时间,除现场勘验外的其他审批事项一律改为即办件,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提速85%。通过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加速渔业船员证书办理,提高制证效率。目前渔业普通船员证书已经实现即到即办、渔业职务船员证书办理时限为3个工作日,分别比法定办理时限提速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