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43天,舟医负压病房负责人李世波把大爱写在了这里
发布日期:2020-03-03 15:34 信息来源:舟山晚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坚守43天,舟医负压病房负责人李世波把大爱写在了这里   

待疫情过去 他想带着家人去武汉看樱花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1941/site/picture/-1/200303153916592182.jpg

医护人员互相打气

昨天,舟山医院负压病房里最后一位被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了。临行前,她向负压病房的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对患者来说,他们获得了新生,而对于负压病房的71名医护人员来说,他们43天的“战斗”终于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1941/site/picture/-1/200303153916668033.jpg

医生在负压病房查房

老“将”再次披甲上阵   

2月26日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了舟山医院负压病房时,负压病房负责人、舟山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世波刚核对完患者体征指数,开始新一轮的问诊研判。   

从事感染病诊治和科研工作30年的他,先后经历过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H5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年12月31日,当媒体报道武汉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时,他就有了一丝心理准备:或许今年的春节将会有一场“战疫”。   

1月17日,李世波接到组建负压病房的消息。刚轮完班的他,丝毫没有考虑就受领了重任。紧接着,他与疫情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商讨,带领医务处、护理部等人员进行沟通,完成病房设置、人员配备、流程管理、物资供应等工作。   

“我的专业就是做感染工作的,这是我的岗位职责和责任。”面对疫情,李世波再次“披挂上阵”,担任了舟山医院负压病房负责人、舟山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带领医务人员开始了一线“战斗”。   

43天的时间,工作连轴转   

1月19日负压病房正式启用,20日凌晨收治第一个确诊病人。   

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负压病房办公室内,集结了舟山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李世波告诉记者,负压病房这一幢楼是2003年“非典”之后造的,曾先后在手足口病和H5N1的时候都启用过,“在埃博拉病毒流行的时候我们也准备过,这次我们属于第3次启用。”   

负压病房有16个房间22张床位。在特殊的装置之下,外部新鲜空气只进不出,病房内被污染过的空气不会泄露出去。从1月19日至今,40多天的时间里,负压病房里一共有4批医护人员先后来到这里参与病人的救治工作,累计医生20名,护士51名,他们分别来自感染专业、呼吸专业、重症监护专业和内科其他相关学科。   

这其中,有接到通知二话不说立马从江西老家驱车赶来的蔡礼松医生,有坚守岗位无法陪伴感冒发烧妻子的张浙恩医生,有全家抗疫无暇顾及孩子的杨喆娟医生,有连夜把儿子送到姐姐家的王姚娜护士长……   

在这40多天的时间里,李世波一直关注和了解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决策、查看确诊患者病历、确定患者救治方案……工作状态连轴转。   

“我喜欢守着患者,随时了解病情”   

我就是喜欢守着患者,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李世波说,因这些病人特殊,每次病人病情出现异常时,他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常常思索着如何开展下一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吐血;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需要紧急综合氧疗;患者突然头晕,四肢出现不自主地颤抖……每一位患者微小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好几次因为担心患者的病情,李世波总是选择挤在负压病房楼上的休息间囫囵睡一觉了事。   

我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有几个患者因为年纪大有基础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了反复。“有一个患者,住院期间,肺部病灶扩大,氧饱和度直线下降,连90%都达不到,变成了重型。当时我们医护人员对他开展了综合氧疗,在治疗当中,患者还出现了极度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还不定时出现其他状况,如一会血压高了,一会血糖高了,这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我们一边对他持续进行抗病毒治疗,一边根据他的病情调整其他医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这个患者治愈了。”李世波说。   

临床与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守着患者的日日夜夜里,李世波持续进行着临床观察,准备在疫情结束后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开展回顾性调查,总结并提炼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相关突发传染病救治能力。   

目前,李世波已参与撰写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为通讯作者,题为《武汉以外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一组患者中的临床发现: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文章,该论文已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期刊(BMJ)》上。   

患者治愈出院,他才有当医生的自豪   

这40多天的时间里,李世波每天上班后,先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再一一打电话跟患者交流询问身体状况,然后由他或值班医生去查房和采样,最后根据病情开医嘱。遇上病情有变化的患者,他还要加一趟晚上的查房。   

最忙碌的时候是工作到凌晨2点多,然后6点起床去病房看患者。”李世波告诉记者,“毕竟这是一个新发的传染病,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救治好,所以心理压力也很大。”每晚,李世波都要参加由舟山医院党委书记、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国强组织的多学科(MDT)远程联合会诊,对患者的病情和下一步治疗进行商讨,力求全程精准化医疗救治。   

最让李世波感到欣慰的是每一个治愈者恢复健康出院,“他们每一个人出院都很感激医护人员,这是我从医这么多年来最能感觉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自豪。”   

许多患者因为害怕和担心病情,出现了焦虑、紧张等情况,李世波就和医护人员充当起他们的心理医师,疏导和开解他们,增加他们治愈的信心。今年元宵节,李世波还和医护人员给患者送去了汤圆和鲜花,“当时他们都哭了,感觉还有人记得他们,很受感动。”   

这里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战士”   

采访中,李世波再三强调,这场战役不是自己独自在战斗,而是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跟他一起在战斗。“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这里的护士们比我承受的更多。”李世波说,在负压病房上班的第二天,有一个护士忍不住哭了起来。“当时我问她是不是害怕,她说不是,是因为防护用具太闷了,闷得难受。”   

负压病房护士站作为整个病房的总调控室,不管是医生的医嘱还是患者的对外需求,都要经过他们的审核、传达与执行,这里的护士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当中最小的才26岁。   

李世波告诉记者,许多护士因为高强度工作,加上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都出现了问题,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而防护用具导致不少护士因为缺氧出现头痛,只能靠止痛药来进行缓解。因此护士长潘海燕除了做好护理工作以外,还承担起了护理团队心理疏导的工作。“她们每4小时一次轮班连轴转,护士长韩明芳和潘海燕还要承担院感防控的工作,也是因为她们的付出,我们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持续下去。”   

正月初五晚上,忙完一天的李世波回家休息,看着挂满红灯笼的大街和空无一人的街道,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当时我真的是很伤心,因为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这么大的疫情,只有每一个人参与进来才能控制住。 ”李世波说,虽然自己没能去武汉支持,但能和这些“战友”一起在舟山守着病人,为舟山人民服务也感到很值得。   

43天,只能与家人遥望   

采访间隙,李世波的手机传来妻子的信息。“红烧带鱼、千页豆腐、风鳗,晚上的爱心便当加菜了!”李世波说,这段时间自己一直没能回家,妻子有时会将准备好的饭菜悄悄送到隔离住宿宾馆的吧台。“等我去取的时候,饭菜早已凉了。”他笑着摇摇头,“我自从来这里后,一直没有跟妻子儿子碰过面,下班了也是自己单独住。他们很担心我,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我不让他们来见我,远远的也不行。”   

李世波的抗“疫”之战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每次有患者治愈出院,妻子就很开心,这表示李世波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步。“儿子、妻子和父母都很支持我,这也让我更加有力量和信心。”   

不过令李世波最感到愧疚的是,他放了儿子好几次“鸽子”。“原本去年十一的时候答应儿子打算全家出去旅游的,结果因为抗台计划搁置了。”后来计划今年春节去重庆,结果因为新冠肺炎,计划又落空了。他说,现在只希望疫情结束后,全家人一起去趟武汉。“我要和儿子去武汉赏樱花,看看‘白衣战士’们战斗过的地方。”


分享到

舟山市人民政府

坚守43天,舟医负压病房负责人李世波把大爱写在了这里

日期:2020-03-03 15:34:13

来源:舟山晚报


坚守43天,舟医负压病房负责人李世波把大爱写在了这里   

待疫情过去 他想带着家人去武汉看樱花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1941/site/picture/-1/200303153916592182.jpg

医护人员互相打气

昨天,舟山医院负压病房里最后一位被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了。临行前,她向负压病房的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对患者来说,他们获得了新生,而对于负压病房的71名医护人员来说,他们43天的“战斗”终于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1941/site/picture/-1/200303153916668033.jpg

医生在负压病房查房

老“将”再次披甲上阵   

2月26日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了舟山医院负压病房时,负压病房负责人、舟山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世波刚核对完患者体征指数,开始新一轮的问诊研判。   

从事感染病诊治和科研工作30年的他,先后经历过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H5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年12月31日,当媒体报道武汉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时,他就有了一丝心理准备:或许今年的春节将会有一场“战疫”。   

1月17日,李世波接到组建负压病房的消息。刚轮完班的他,丝毫没有考虑就受领了重任。紧接着,他与疫情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商讨,带领医务处、护理部等人员进行沟通,完成病房设置、人员配备、流程管理、物资供应等工作。   

“我的专业就是做感染工作的,这是我的岗位职责和责任。”面对疫情,李世波再次“披挂上阵”,担任了舟山医院负压病房负责人、舟山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带领医务人员开始了一线“战斗”。   

43天的时间,工作连轴转   

1月19日负压病房正式启用,20日凌晨收治第一个确诊病人。   

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负压病房办公室内,集结了舟山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李世波告诉记者,负压病房这一幢楼是2003年“非典”之后造的,曾先后在手足口病和H5N1的时候都启用过,“在埃博拉病毒流行的时候我们也准备过,这次我们属于第3次启用。”   

负压病房有16个房间22张床位。在特殊的装置之下,外部新鲜空气只进不出,病房内被污染过的空气不会泄露出去。从1月19日至今,40多天的时间里,负压病房里一共有4批医护人员先后来到这里参与病人的救治工作,累计医生20名,护士51名,他们分别来自感染专业、呼吸专业、重症监护专业和内科其他相关学科。   

这其中,有接到通知二话不说立马从江西老家驱车赶来的蔡礼松医生,有坚守岗位无法陪伴感冒发烧妻子的张浙恩医生,有全家抗疫无暇顾及孩子的杨喆娟医生,有连夜把儿子送到姐姐家的王姚娜护士长……   

在这40多天的时间里,李世波一直关注和了解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决策、查看确诊患者病历、确定患者救治方案……工作状态连轴转。   

“我喜欢守着患者,随时了解病情”   

我就是喜欢守着患者,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李世波说,因这些病人特殊,每次病人病情出现异常时,他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常常思索着如何开展下一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吐血;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需要紧急综合氧疗;患者突然头晕,四肢出现不自主地颤抖……每一位患者微小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好几次因为担心患者的病情,李世波总是选择挤在负压病房楼上的休息间囫囵睡一觉了事。   

我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有几个患者因为年纪大有基础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了反复。“有一个患者,住院期间,肺部病灶扩大,氧饱和度直线下降,连90%都达不到,变成了重型。当时我们医护人员对他开展了综合氧疗,在治疗当中,患者还出现了极度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还不定时出现其他状况,如一会血压高了,一会血糖高了,这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我们一边对他持续进行抗病毒治疗,一边根据他的病情调整其他医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这个患者治愈了。”李世波说。   

临床与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守着患者的日日夜夜里,李世波持续进行着临床观察,准备在疫情结束后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开展回顾性调查,总结并提炼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相关突发传染病救治能力。   

目前,李世波已参与撰写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为通讯作者,题为《武汉以外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一组患者中的临床发现: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文章,该论文已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期刊(BMJ)》上。   

患者治愈出院,他才有当医生的自豪   

这40多天的时间里,李世波每天上班后,先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再一一打电话跟患者交流询问身体状况,然后由他或值班医生去查房和采样,最后根据病情开医嘱。遇上病情有变化的患者,他还要加一趟晚上的查房。   

最忙碌的时候是工作到凌晨2点多,然后6点起床去病房看患者。”李世波告诉记者,“毕竟这是一个新发的传染病,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救治好,所以心理压力也很大。”每晚,李世波都要参加由舟山医院党委书记、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国强组织的多学科(MDT)远程联合会诊,对患者的病情和下一步治疗进行商讨,力求全程精准化医疗救治。   

最让李世波感到欣慰的是每一个治愈者恢复健康出院,“他们每一个人出院都很感激医护人员,这是我从医这么多年来最能感觉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自豪。”   

许多患者因为害怕和担心病情,出现了焦虑、紧张等情况,李世波就和医护人员充当起他们的心理医师,疏导和开解他们,增加他们治愈的信心。今年元宵节,李世波还和医护人员给患者送去了汤圆和鲜花,“当时他们都哭了,感觉还有人记得他们,很受感动。”   

这里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战士”   

采访中,李世波再三强调,这场战役不是自己独自在战斗,而是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跟他一起在战斗。“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这里的护士们比我承受的更多。”李世波说,在负压病房上班的第二天,有一个护士忍不住哭了起来。“当时我问她是不是害怕,她说不是,是因为防护用具太闷了,闷得难受。”   

负压病房护士站作为整个病房的总调控室,不管是医生的医嘱还是患者的对外需求,都要经过他们的审核、传达与执行,这里的护士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当中最小的才26岁。   

李世波告诉记者,许多护士因为高强度工作,加上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都出现了问题,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而防护用具导致不少护士因为缺氧出现头痛,只能靠止痛药来进行缓解。因此护士长潘海燕除了做好护理工作以外,还承担起了护理团队心理疏导的工作。“她们每4小时一次轮班连轴转,护士长韩明芳和潘海燕还要承担院感防控的工作,也是因为她们的付出,我们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持续下去。”   

正月初五晚上,忙完一天的李世波回家休息,看着挂满红灯笼的大街和空无一人的街道,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当时我真的是很伤心,因为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这么大的疫情,只有每一个人参与进来才能控制住。 ”李世波说,虽然自己没能去武汉支持,但能和这些“战友”一起在舟山守着病人,为舟山人民服务也感到很值得。   

43天,只能与家人遥望   

采访间隙,李世波的手机传来妻子的信息。“红烧带鱼、千页豆腐、风鳗,晚上的爱心便当加菜了!”李世波说,这段时间自己一直没能回家,妻子有时会将准备好的饭菜悄悄送到隔离住宿宾馆的吧台。“等我去取的时候,饭菜早已凉了。”他笑着摇摇头,“我自从来这里后,一直没有跟妻子儿子碰过面,下班了也是自己单独住。他们很担心我,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我不让他们来见我,远远的也不行。”   

李世波的抗“疫”之战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每次有患者治愈出院,妻子就很开心,这表示李世波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步。“儿子、妻子和父母都很支持我,这也让我更加有力量和信心。”   

不过令李世波最感到愧疚的是,他放了儿子好几次“鸽子”。“原本去年十一的时候答应儿子打算全家出去旅游的,结果因为抗台计划搁置了。”后来计划今年春节去重庆,结果因为新冠肺炎,计划又落空了。他说,现在只希望疫情结束后,全家人一起去趟武汉。“我要和儿子去武汉赏樱花,看看‘白衣战士’们战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