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三年 马岙北海村有颜值更有温度
发布日期:2020-12-04 16:13 信息来源:舟山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屋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干净了,村民自筹资金改善楼道环境……   

       创城三年 马岙北海村有颜值更有温度   

       干净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粉刷一新的楼道……走进定海马岙街道北海小区,有一种置身于城区物业小区的错觉。 

    “这里是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原先的环境可没现在这么好。 ”说起如今小区环境的改善,北海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滕永平感慨道,这都是创城带来的“福利”。   

       小区环境日新月异   

       昨天上午10时多,村民张先生拎着一个白色垃圾桶,专门跑到小区大门口扔垃圾。“这个扔家门前的垃圾桶里不好,得扔到指定地方。 ”尽管离家门口百米开外,张先生却不嫌麻烦。   

       张先生的拆迁安置房是一栋三层高的排屋,门前的花坛里,亲手种下的花开得正盛;台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盆栽,赏心悦目。“以前习惯种菜,没地方种,绿化带都放过,现在喜欢养花花草草了。 ”张先生笑道。 

       北海小区2014年交付入住,有61幢楼400多户,常住人口14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为老年人。老人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菜、堆杂物,一度成为创城的难点。原先小区里几乎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杂物,有废旧的家具、用剩的砖瓦、舍不得丢掉的玩具、各种农具……“印象最深的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的垃圾装了整整4卡车。 ”滕永平说。   

       创城三年多来,在街道、社区干部齐心协力下,北海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前屋后堆放的垃圾都清理完了,也不再有人在绿地种菜,环境是比以前好了很多。 ”小区环境、村民观念的改变,张先生感同身受。   

       小小楼道众人理   

       走进北海小区55幢,从车棚到顶楼,粉刷一新的白色墙面、蓝色地面让人眼前一亮。入口墙面处,还刷上了“北海村村规村约”,设置有楼道之窗留言板、微自治等,与周边楼道相比,不但干净整洁还显高档。   

    “这是我们楼道10户人家共同凑钱翻新打造的。 ”滕永平也住在这里。55幢202室居民张李子告诉记者,“我们楼道本来是水泥地,一到雨季就返潮脱皮,扫也扫不干净,看着脏兮兮的。 ”他们就把问题反馈给滕永平。但得知楼道的维护保养不在房屋维修基金保障范围内时,大家不免有些泄气。   

    “当时有人提议自筹资金,我一想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滕永平自己出了5000元,在三江码头做保洁的张李子出了1000元,401室的唐金伟出了1000元……   

    “大家一共凑了9325元。还有年纪大的,我说不出钱也没关系,但是大家都参与了,这让我很感动。 ”滕永平说,他找了油漆工花了几天时间把楼道墙壁、地面粉刷了一遍,楼道口还摆放了一套崭新的公用扫帚和畚箕。谁有空都会主动打扫一番,看有没有乱贴的小广告。“自己住的地方,越干净越好,大家要团结嘛。 ”张李子笑着说。   

       生活环境变美了,这钱花得值   

       北海村共有北海小区、康北小区、兴北小区等4个自然村村民的拆迁安置小区。在北海小区,村民刚入住时村里就花了20万元打了5口水井。创城开始,为了解决乱晾晒问题,村里又花了1万多元在指定位置安装了钢制晾衣架,通过有序引导避免乱晾晒;兴北小区也正在计划改造外立面,目前已有了初步规划。   

    “绿化方面,2018年七八月份,3个小区补种绿植、恢复绿化带,就花费了50余万元。 ”滕永平计算着。这些举措既尊重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又有序引导居民助力小区环境改善,提升了小区颜值,他觉得这钱花得值。 

    “北海小区55幢制定的‘微公约’,把具体做法规范化,让制度上墙,我们还考虑在更多楼栋、更多小区铺开。 ”马岙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马岙街道还打造了“一村一品”村民微自治品牌,借助这个载体发动广大居民积极维护创城成果,共同改善和维护小区面貌。

分享到

舟山市人民政府

​创城三年 马岙北海村有颜值更有温度

日期:2020-12-18 09:13:21

来源:舟山网

       屋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干净了,村民自筹资金改善楼道环境……   

       创城三年 马岙北海村有颜值更有温度   

       干净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粉刷一新的楼道……走进定海马岙街道北海小区,有一种置身于城区物业小区的错觉。 

    “这里是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原先的环境可没现在这么好。 ”说起如今小区环境的改善,北海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滕永平感慨道,这都是创城带来的“福利”。   

       小区环境日新月异   

       昨天上午10时多,村民张先生拎着一个白色垃圾桶,专门跑到小区大门口扔垃圾。“这个扔家门前的垃圾桶里不好,得扔到指定地方。 ”尽管离家门口百米开外,张先生却不嫌麻烦。   

       张先生的拆迁安置房是一栋三层高的排屋,门前的花坛里,亲手种下的花开得正盛;台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盆栽,赏心悦目。“以前习惯种菜,没地方种,绿化带都放过,现在喜欢养花花草草了。 ”张先生笑道。 

       北海小区2014年交付入住,有61幢楼400多户,常住人口14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为老年人。老人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菜、堆杂物,一度成为创城的难点。原先小区里几乎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杂物,有废旧的家具、用剩的砖瓦、舍不得丢掉的玩具、各种农具……“印象最深的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的垃圾装了整整4卡车。 ”滕永平说。   

       创城三年多来,在街道、社区干部齐心协力下,北海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前屋后堆放的垃圾都清理完了,也不再有人在绿地种菜,环境是比以前好了很多。 ”小区环境、村民观念的改变,张先生感同身受。   

       小小楼道众人理   

       走进北海小区55幢,从车棚到顶楼,粉刷一新的白色墙面、蓝色地面让人眼前一亮。入口墙面处,还刷上了“北海村村规村约”,设置有楼道之窗留言板、微自治等,与周边楼道相比,不但干净整洁还显高档。   

    “这是我们楼道10户人家共同凑钱翻新打造的。 ”滕永平也住在这里。55幢202室居民张李子告诉记者,“我们楼道本来是水泥地,一到雨季就返潮脱皮,扫也扫不干净,看着脏兮兮的。 ”他们就把问题反馈给滕永平。但得知楼道的维护保养不在房屋维修基金保障范围内时,大家不免有些泄气。   

    “当时有人提议自筹资金,我一想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滕永平自己出了5000元,在三江码头做保洁的张李子出了1000元,401室的唐金伟出了1000元……   

    “大家一共凑了9325元。还有年纪大的,我说不出钱也没关系,但是大家都参与了,这让我很感动。 ”滕永平说,他找了油漆工花了几天时间把楼道墙壁、地面粉刷了一遍,楼道口还摆放了一套崭新的公用扫帚和畚箕。谁有空都会主动打扫一番,看有没有乱贴的小广告。“自己住的地方,越干净越好,大家要团结嘛。 ”张李子笑着说。   

       生活环境变美了,这钱花得值   

       北海村共有北海小区、康北小区、兴北小区等4个自然村村民的拆迁安置小区。在北海小区,村民刚入住时村里就花了20万元打了5口水井。创城开始,为了解决乱晾晒问题,村里又花了1万多元在指定位置安装了钢制晾衣架,通过有序引导避免乱晾晒;兴北小区也正在计划改造外立面,目前已有了初步规划。   

    “绿化方面,2018年七八月份,3个小区补种绿植、恢复绿化带,就花费了50余万元。 ”滕永平计算着。这些举措既尊重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又有序引导居民助力小区环境改善,提升了小区颜值,他觉得这钱花得值。 

    “北海小区55幢制定的‘微公约’,把具体做法规范化,让制度上墙,我们还考虑在更多楼栋、更多小区铺开。 ”马岙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马岙街道还打造了“一村一品”村民微自治品牌,借助这个载体发动广大居民积极维护创城成果,共同改善和维护小区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