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向大海——舟山从海防要塞向东部开放门户跨越
发布日期:2019-09-28 10:43 信息来源:舟山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70年舟山“四大跨越”

开放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开放是舟山发展的必由路径。

1986年,舟山第一个口岸获批开放,今天已有53个口岸开放点,开放总面积达1344.8平方公里,去年底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1985年,舟山4艘渔轮从沈家门平阳浦港扬帆首次远航,如今舟山宁波港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明确提出“打造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2017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明确提出“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走过40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小变强,曾经的东部沿海战略要塞,已成为东部开放门户。开放,成为舟山最鲜明的特征。

舟山的发展源于开放,未来最大的潜力在于开放。乘风破浪向大海,拥有得天独厚资源禀赋的舟山,正在奋力开创新时代舟山对外开放新局面。

从小渔港到自贸港,舟山港正成为新一轮开放“新高地”

8月16日,在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又一个载入史册的瞬间被定格:

全球年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成功“牵手”,舟山港铁矿砂中转翻开新的一页。

鼠浪湖,一个偏远小岛,自古以来一直默默无闻。2006年整岛搬迁,从此,鼠浪湖不仅频频出现在舟山港口发展大事记,更载入了中国港口史:全国批复的7个40万吨级码头,鼠浪湖就有2个,是全国拥有可接靠40万吨船泊位最多的码头。

见证着舟山港口经济发展的又何止一个岛、一个港:

在小洋山岛上,单体世界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无人码头”——洋山深水港区又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宁波舟山港将与小洋山港继续合作,开发小洋山北侧项目。

小洋山岛,亦是从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岛一路走来,17年前上海、浙江组建联合公司,建设洋山港项目,如今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

海上明珠,已从东海之滨跃入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

翻开地图,扼守长江门户的舟山群岛,这颗长江经济带上的“龙眼”,连接东西、辐射南北,拥抱大海、通联世界,随着舟山区域优势的越来越凸显,开放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坚定。

舟山定海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满舟海,名字里有“舟”又有“海”,同事说他生来就是吃“港口饭”的。

年近退休的满舟海,一路见证了宁波舟山港从小到大到强的历程。在他眼里,老塘山港是舟山港发展的最好“代言”:

1986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决定将沈家门、定海和老塘山三个港区合并为一个港,统称舟山港,并对外籍船舶开放。这一年,老塘山的荒滩上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1987年,舟山首个万吨级公用码头在老塘山诞生。时任舟山港务局商调业务处处长的满舟海负责码头营销,他清楚地记得,当年5月,这个万吨级码头迎来了首位“客人”——装载着1.28万吨朝鲜水泥的万吨远洋货轮“东光”号。

一期码头做木材、钢材,二期码头做煤炭中转,三期散货码头以粮油为主,2007年五期开建……

1987年296万吨,去年突破5亿吨。舟山港散货品种越来越多,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舟山开放的格局越来越大。

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凝聚合力。 2015年9月,宁波港和舟山港实现一体化运营,300多公里深水岸线、19个港区、600多座生产性泊位形成互补。今天,宁波舟山港已拥有250多条航线,连接全球600多个港口。

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基地、中国最大的商用储运中转基地、中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储备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中转基地……放眼舟山,这里已崛起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正朝着自由贸易港前行。宁波舟山港,成为舟山开放的“新高地”。

从小渔村到自贸区,浙江自贸区正成为新一轮开放“桥头堡”

海市蜃楼能否成为现实?答案是肯定的!

舟山的鱼山岛,几年前还是悬水孤岛,如今已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工业城。就在这个月,鱼山岛上又掀新的建设热潮,浙石化二期项目大型设备吊装全面铺开。

鱼山岛的奇迹,正是舟山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舟山开发开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重要指示,以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姿态书写出来的又一开放新篇章。

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追寻改革开放的足迹,从舟山群岛新区到综合保税区、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人以国家战略为己任,不断攀登开放新高地。

透过中化兴中公司老员工应红枫的镜头,岙山岛从一个荒滩成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大型石油储运基地项目,亦可追寻舟山开发开放的脉络:

1989年的最后一天,只有5平方公里的岙山岛上,炸响了开工建设的第一炮;

1993年2月11日,全国最大的石油转运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油码头出现在岙山岛;

2018年底,中化兴中岙山基地油品吞吐量超3000万吨,舟山港中化兴中石油转运岙山基地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大单体石油岛。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把舟山打造成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和我国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落户,让舟山找到了参与世界产业格局重塑的“钥匙”,发动这一主引擎,“高度开放”成为自贸区最醒目的标识。

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建设,119.95平方公里的浙江自贸区现已聚集了4797家油品企业,全球前10名油气巨头已有7家落户,一条涵盖商品储运、中转、加工、贸易、交易、供应等油品产业链逐渐完备。

打造东北亚保税油中心,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全国第一,跻身世界十大供油港,并形成了保税船用燃料油的“舟山价格”,为“争夺国际市场话语权”夯实了基础。

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舟山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共同构建多层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的66.8%、燃料油期货仓单100%都在舟山,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舟山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拓展至日本、美国、德国等39个国家和地区,结算额占全省比重从挂牌前不足1%提高到15.4%,便利化程度位居全国首位。

作为我国层级最高的对外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打头阵的重大使命。舟山率先在全国首承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许可经营,在全国首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通关无纸化服务、组建起全国首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放眼浙江自贸试验区,34项全国首创制度落地生根,俨然已成为浙江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从内向型到外向型,最优营商环境成为新一轮开放“助推器”

9月20日,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布营商环境特色指标体系,明确了大宗货物进口贸易、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外轮供应、船用保税燃料油加注等指标。

营商环境好不好,不能再“自说自话”,由具体指标来考量。这是舟山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又一举措,更是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公开承诺。

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而营商环境就是开放软实力、城市竞争力。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吹响了舟山对外开放的新一轮号角,明确要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进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填上离港时间,在4份单证前打勾,核对确认信息,用鼠标点击“申报”,2分钟完成国际航行船舶出境申报。对中国舟山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蒋涛说,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完成申报,这在几年前还是一种奢望,而如今却已成为常态。带来通关模式突破性改革的,是舟山在全国首创的进出境船舶全流程无纸化通关模式,并已在全国被复制。

改革开放,互相依存。少了改革,开放是无本之木。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助推高水平开放,舟山在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浙江自贸速度”让企业主点赞:

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企业设立实现即时即办,外资备案全面实行网上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外资备案无差异跨区域就近就便办理。

创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时限从90个自然日缩减到35个自然日;在省内率先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提速5倍,已在全国推广。

打造全国领先的口岸通关服务效率,船舶进出境申报数据项减少66.7%,船舶通关时间从16小时缩减到2小时,舟山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控制在28小时、1.7小时。

建立高效严密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发布全国首张系统性自贸试验区权责清单,在国际贸易、商事登记、油品加工运输、金融风险控制等重点领域制定10余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也是衡量一个地域对外开放的指标之一。去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外贸表现同样抢眼,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37.7亿元,同比增长11.3%。今年5月,经毕马威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估,对照世界银行评估体系,自贸区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74.66,模拟排名全球第43名,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居于前列。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勇立潮头的舟山人,正以奋斗者的姿态、排头兵的气概,书写舟山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画卷。


分享到

舟山市人民政府

乘风破浪向大海——舟山从海防要塞向东部开放门户跨越

日期:2019-10-29 10:43:32

来源:舟山日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70年舟山“四大跨越”

开放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开放是舟山发展的必由路径。

1986年,舟山第一个口岸获批开放,今天已有53个口岸开放点,开放总面积达1344.8平方公里,去年底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1985年,舟山4艘渔轮从沈家门平阳浦港扬帆首次远航,如今舟山宁波港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明确提出“打造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2017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明确提出“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走过40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小变强,曾经的东部沿海战略要塞,已成为东部开放门户。开放,成为舟山最鲜明的特征。

舟山的发展源于开放,未来最大的潜力在于开放。乘风破浪向大海,拥有得天独厚资源禀赋的舟山,正在奋力开创新时代舟山对外开放新局面。

从小渔港到自贸港,舟山港正成为新一轮开放“新高地”

8月16日,在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又一个载入史册的瞬间被定格:

全球年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成功“牵手”,舟山港铁矿砂中转翻开新的一页。

鼠浪湖,一个偏远小岛,自古以来一直默默无闻。2006年整岛搬迁,从此,鼠浪湖不仅频频出现在舟山港口发展大事记,更载入了中国港口史:全国批复的7个40万吨级码头,鼠浪湖就有2个,是全国拥有可接靠40万吨船泊位最多的码头。

见证着舟山港口经济发展的又何止一个岛、一个港:

在小洋山岛上,单体世界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无人码头”——洋山深水港区又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宁波舟山港将与小洋山港继续合作,开发小洋山北侧项目。

小洋山岛,亦是从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岛一路走来,17年前上海、浙江组建联合公司,建设洋山港项目,如今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

海上明珠,已从东海之滨跃入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

翻开地图,扼守长江门户的舟山群岛,这颗长江经济带上的“龙眼”,连接东西、辐射南北,拥抱大海、通联世界,随着舟山区域优势的越来越凸显,开放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坚定。

舟山定海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满舟海,名字里有“舟”又有“海”,同事说他生来就是吃“港口饭”的。

年近退休的满舟海,一路见证了宁波舟山港从小到大到强的历程。在他眼里,老塘山港是舟山港发展的最好“代言”:

1986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决定将沈家门、定海和老塘山三个港区合并为一个港,统称舟山港,并对外籍船舶开放。这一年,老塘山的荒滩上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1987年,舟山首个万吨级公用码头在老塘山诞生。时任舟山港务局商调业务处处长的满舟海负责码头营销,他清楚地记得,当年5月,这个万吨级码头迎来了首位“客人”——装载着1.28万吨朝鲜水泥的万吨远洋货轮“东光”号。

一期码头做木材、钢材,二期码头做煤炭中转,三期散货码头以粮油为主,2007年五期开建……

1987年296万吨,去年突破5亿吨。舟山港散货品种越来越多,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舟山开放的格局越来越大。

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凝聚合力。 2015年9月,宁波港和舟山港实现一体化运营,300多公里深水岸线、19个港区、600多座生产性泊位形成互补。今天,宁波舟山港已拥有250多条航线,连接全球600多个港口。

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基地、中国最大的商用储运中转基地、中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储备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中转基地……放眼舟山,这里已崛起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正朝着自由贸易港前行。宁波舟山港,成为舟山开放的“新高地”。

从小渔村到自贸区,浙江自贸区正成为新一轮开放“桥头堡”

海市蜃楼能否成为现实?答案是肯定的!

舟山的鱼山岛,几年前还是悬水孤岛,如今已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工业城。就在这个月,鱼山岛上又掀新的建设热潮,浙石化二期项目大型设备吊装全面铺开。

鱼山岛的奇迹,正是舟山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舟山开发开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重要指示,以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姿态书写出来的又一开放新篇章。

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追寻改革开放的足迹,从舟山群岛新区到综合保税区、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人以国家战略为己任,不断攀登开放新高地。

透过中化兴中公司老员工应红枫的镜头,岙山岛从一个荒滩成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大型石油储运基地项目,亦可追寻舟山开发开放的脉络:

1989年的最后一天,只有5平方公里的岙山岛上,炸响了开工建设的第一炮;

1993年2月11日,全国最大的石油转运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油码头出现在岙山岛;

2018年底,中化兴中岙山基地油品吞吐量超3000万吨,舟山港中化兴中石油转运岙山基地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大单体石油岛。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把舟山打造成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和我国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落户,让舟山找到了参与世界产业格局重塑的“钥匙”,发动这一主引擎,“高度开放”成为自贸区最醒目的标识。

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建设,119.95平方公里的浙江自贸区现已聚集了4797家油品企业,全球前10名油气巨头已有7家落户,一条涵盖商品储运、中转、加工、贸易、交易、供应等油品产业链逐渐完备。

打造东北亚保税油中心,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全国第一,跻身世界十大供油港,并形成了保税船用燃料油的“舟山价格”,为“争夺国际市场话语权”夯实了基础。

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舟山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共同构建多层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的66.8%、燃料油期货仓单100%都在舟山,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舟山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拓展至日本、美国、德国等39个国家和地区,结算额占全省比重从挂牌前不足1%提高到15.4%,便利化程度位居全国首位。

作为我国层级最高的对外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打头阵的重大使命。舟山率先在全国首承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许可经营,在全国首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通关无纸化服务、组建起全国首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放眼浙江自贸试验区,34项全国首创制度落地生根,俨然已成为浙江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从内向型到外向型,最优营商环境成为新一轮开放“助推器”

9月20日,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布营商环境特色指标体系,明确了大宗货物进口贸易、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外轮供应、船用保税燃料油加注等指标。

营商环境好不好,不能再“自说自话”,由具体指标来考量。这是舟山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又一举措,更是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公开承诺。

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而营商环境就是开放软实力、城市竞争力。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吹响了舟山对外开放的新一轮号角,明确要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进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填上离港时间,在4份单证前打勾,核对确认信息,用鼠标点击“申报”,2分钟完成国际航行船舶出境申报。对中国舟山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蒋涛说,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完成申报,这在几年前还是一种奢望,而如今却已成为常态。带来通关模式突破性改革的,是舟山在全国首创的进出境船舶全流程无纸化通关模式,并已在全国被复制。

改革开放,互相依存。少了改革,开放是无本之木。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助推高水平开放,舟山在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浙江自贸速度”让企业主点赞:

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企业设立实现即时即办,外资备案全面实行网上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外资备案无差异跨区域就近就便办理。

创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时限从90个自然日缩减到35个自然日;在省内率先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提速5倍,已在全国推广。

打造全国领先的口岸通关服务效率,船舶进出境申报数据项减少66.7%,船舶通关时间从16小时缩减到2小时,舟山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控制在28小时、1.7小时。

建立高效严密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发布全国首张系统性自贸试验区权责清单,在国际贸易、商事登记、油品加工运输、金融风险控制等重点领域制定10余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也是衡量一个地域对外开放的指标之一。去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外贸表现同样抢眼,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37.7亿元,同比增长11.3%。今年5月,经毕马威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估,对照世界银行评估体系,自贸区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74.66,模拟排名全球第43名,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居于前列。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勇立潮头的舟山人,正以奋斗者的姿态、排头兵的气概,书写舟山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画卷。